湘北农村婚姻礼仪过程的人类学分析-以康王乡羊角山村为个案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P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是构成家族、产生亲族的基础,是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婚俗,对深入了解历史与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农村社会的生产生活受到工业化与城镇化极大影响,传统婚礼中的许多风俗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礼过程中的讲究越来越少。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传统的色彩正在逐渐淡去,那些曾经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功能,现在已经开始有减弱的趋势。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对农村婚礼仪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以此为题撰写毕业论文。目前关于婚礼研究的文献资料,在中国期刊网上的相关论文有很多,但关于婚姻礼仪的论文并不多,描述湘北农村婚姻礼仪的论文则几乎没有。   本文选取了笔者的家乡康王乡羊角山村为田野调查点。羊角山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着交通闭塞、信息落后的传统模样,故依然民风淳朴,基本延续着古老而传统的种种礼仪模式。自康王地区被划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开始淡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乐意接受新事物,所以研究羊角山村的传统婚礼习俗就更有必要了。   首先,笔者在导论部分阐述了关于婚姻礼仪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并介绍了笔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即田野工作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文章的第二部分,笔者对康王乡羊角山村婚礼仪式进行了个案描述。笔者将农村婚礼仪式分为说媒、看屋、合婚、订婚礼、定茶、结婚礼、三朝回门等七个部分,分阶段对仪式过程进行了描述,并重点对结婚礼进行了深描。笔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下婚礼仪式过程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的展示功能、教育和传承功能、生产技能与生活技能的交流功能、喜庆功能这四个方面。在文章的最后,也就是结语部分,笔者对前文的个案描述以及婚礼仪式的社会功能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其他文献
我国自古有“无讼”、“息讼”的文化传统,所以调解历来在纠纷解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展。我们开始逐渐从熟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法治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居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愈发凸显了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法律资源不对等的矛盾。而作为农村地区
一切好像没有变化,但一切都已经变化了,无形的变化更为深刻,作为生命,我们无法拒绝这种变化。  在我看来,艺术家周茂东的作品源自故乡和梦境。梦幻桃花,没有故弄虛玄,是一种出自时间与心灵的契合,是记忆之中纯朴的乡音,对梦境中的未来世界的向往与追寻。这也是周茂东艺术与生活的幽居地,是用艺术的方式来思考生命,抵达生命的未知。  以桃花为绘画主题语言,但他的桃花,不同于周春芽的桃花,周春芽的桃花有着情色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