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去乙酰毛花苷(Deslanoside)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及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效应,初步探索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去乙酰毛花苷作用于胃癌细胞前后形态学的变化;通过MTS法测定去乙酰毛花苷对胃癌细胞SGC7901和MKN28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利用质粒作为载体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过表达ATP1B1蛋白;采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ATP1B1蛋白;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分子的mRNA水平。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以检验水准为α=0.05衡量组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结果:①镜下可见去乙酰毛花苷处理后胃癌细胞出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②去乙酰毛花苷对胃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呈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不同时间段、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去乙酰毛花苷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周期阻滞于G2/M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去乙酰毛花苷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ATP1B1蛋白水平降低,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对ATP1B1的变化具有依从性;⑤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TP1B1的沉默可以诱导内质网应激,ATP1B1的过表达可以逆转去乙酰毛花苷诱导的内质网应激。结论:①去乙酰毛花苷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且有浓度、时间依赖性。②去乙酰毛花苷影响胃癌细胞周期的分布,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③去乙酰毛花苷可以通过降低ATP1B1的水平诱导胃癌细胞内质网应激,进而诱导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