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文斌,1955年出生于福建建瓯县,在改革开放后兴起的“学院派”寿山石雕刻界中,他当之无愧为最具时代影响力的雕刻家之一。文革结束后,陈文斌顺利考取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并进入雕刻科进行系统的学习。1980年毕业后,便来到福建省工艺美术实验厂,全心从事寿山石雕创作。其求艺从艺之路,使其既吸收了院校正统的训练,有着“学院派”良好的艺术理论基础,又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实验厂中受益于业内“东门派”、“西门派”雕刻好手的指导,练就了扎实的技术,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面貌的雕刻特点。他题材涉猎广泛,后期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专注于人物圆雕,探索如何把西方雕塑语言充分融入寿山石雕刻作品中,让传统的寿山石雕刻具有现代西式美学之感。陈文斌具有娴熟的雕刻技法,在结合寿山石独有的巧色特质的基础上,将中国藏而不露的传统文化注入到其作品构图中,广受寿山石雕刻收藏业内外同仁们的高度赞赏。陈文斌是现当代寿山石雕刻行业中十分低调的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陈文斌之所以能在寿山石雕刻艺术上取得这么高的成就,一方面是他在术业专攻上的天赋和努力,另一方面是他在为人处世上的低调与质朴。通过对陈文斌寿山石雕刻艺术生涯及成就的剖析研究,旨在揭示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内涵路径,为行业发展提供学术性的参考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