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作家史铁生文学创作中的哲学观,侧重对作品中透露出的宗教色彩进行研究。在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与作品相关的东西方文学、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的概述;其次将介绍作家史铁生创作研究的相关情况;最后将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价值与意义。史铁生作为新时期文坛中的重要一员,以其独特的生命历程为坚实根基,写出了别具一格的小说。他的《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和《命若琴弦》将对生命的思考与哲学的探究联系起来。他最为著名的作品《我与地坛》,是小说亦或是散文,争论颇多,原因在于他将浓郁的散文式的自由和神思注入到小说情节之中,其中多了几许对宿命和哲学地探究。正文部分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重点分析:第一大部分探索史铁生的文学创作基础源于什么,他是怎样在残疾的基础之上追问存在的唯一性和不可避免。正是在这不断地追问之中,他终于提出存在了便不要质问的观点。基督教中的原罪给了存在所背负的苦难一个很好的解说,这就是残疾的“普世体验”和爱的缺席是上帝所安排的宿命。个体之间的差别保证了每一个个体的独一无二,同时个体时刻在与群体进行对抗,却又在渴望着群体的接纳和改造。联系基督教里的原罪说和佛教里的因果轮回,史铁生认为世人都是有残疾和残缺的,自我与外界处在永恒地抗拒和融合的关系中。从作品分析得出史铁生的务虚和荒诞之感,他用孤独、欲望和恐惧为我们呈现了他的宿命观的认知。史铁生在务虚和荒诞的语境之中提出孤独、欲望和恐惧这三部分是人类所无法摆脱的,是根植于人性深处难以泯灭的部分,是与生命存在相伴相生的。第二章讲述史铁生在神性世界的宗教和哲学场域中行走,“宗教精神”和“过程哲学”在他看来是重要的生存和前行方式。他在“宗教精神”确证并肯定的基础之上进行形而上的思索,因而哲学的探究和“宗教精神”成为救赎之路和忏悔之心的重要构成。过程哲学跳出了目的虚设,转而向过程本身的实在性中寻求存在的真实。哲学和宗教中对神性和过程的理解是同中有异的,对于作家史铁生来说,写作和爱情是过程的重要部分,也是心中信仰的重要部分,都有着典型的代表意义。第三章分析向死而生——逃离和回归之路。寄寓着作者一系列指代意义的意象成为史铁生重要的哲学和情感寄托。人被逐出伊甸园之后面临死的危机与诱惑,寻求生命存在的意义成为生存中的高级思维内容,许多重要的与存在相关的生命主题隐含在这些意象之中,它们代作者发问,亦或是寄寓作者的心魂理想。它们在基督教和佛教不同的教义中有着不同的理解。对这些象征隐喻的精神内涵的研究,是证明信仰存在的问题,它们纠缠在这些不同宗教哲学中,无论证明还是信仰,都脱离不了过程本身。爱是这过程之中宗教精神的终极指向,是最真诚的情感信仰和哲学智慧,是心灵的抚慰和神性的升华。第四章对史铁生创作哲学观进行文化反思。他在哲学和宗教层面上进行生命存在的思考、探索,将人类在困境中的挣扎和抗争结合起来,以独特的写作方法和深刻的内容进行创作,为新时期的文坛献上厚礼,其文章所蕴含的哲思和宗教色彩独特、饱满并且真诚,时至今日依然有着不可超越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当下的文学和哲学依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时代的大潮下,增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和属性。文学的哲学思考偏于通俗,纯文学上的哲思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同时大量流于形式的哲学式文学创作充斥着市场,这更显示出经典作品中朴素而深刻的哲理性创作的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