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河大鼓是鲁中南土生土长的民间曲艺,又名“大鼓书”,用泰安方言演唱,唱腔高拔、诙谐幽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汶河大鼓既保持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又借鉴姊妹艺术的特点来丰富完善自己,形成了风格独特、别具韵味的艺术特点。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汶河大鼓“兴—衰—复苏”三个时期的剖析,为在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如何保存与传承提供一个参考。另外,作为属于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借用不同学科的视角,本文在民族音乐学的基础上,借鉴美学知识对其进行解析,采用“局内人”、“局外人”双视角,以多角度、多层面的视野对汶河大鼓的兴衰进行剖析,从地理政治文化背景、汶河大鼓自身艺术特点、观众审美心理变化的三个角度归纳总结,试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大鼓研究的文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