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产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人们竞相追逐的最主要的利益。对财产的需求是人们追求自身发展,也是社会追求效率的重要动力。人们这种对财产的要求必须通过人们财产权利的获得、保护和扩大来保证。经济学家布坎南指出人们的财产权利决定了人们的自由程度,财产权利的保护状况决定了人们自由的实现程度。在当代中国财产已成为人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的物质基础。通过分析当代中国人的财产权利状况,考察当代中国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从而可以得出当代中国人的发展状况。利用结构分析方法,将财产权利结构化,从表征财产权利来源、结果、运用的职业选择自由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和人力资本状况,以及财产权利的制度保障四个方面来考察当代中国人的财产权利,从而得出人的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的基本情况。 首先人们的职业是人们财产权利的来源。职业越自由,显示人们获得财产权利的途径较大,因此职业自由程度体现了财产权利来源的丰富程度。职业的不断发展丰富细化显示了社会的发展程度,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职业的流动和职业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与扩大的趋高级化也反映了人们的职业选择情况,特别是人们的职业自由和自由择业更是反映了人的发展程度和人们财产权利的来源丰富程度。其次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高,他们能够发展的物质基础就越多。不同的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不同,反映了人的发展能力的不同。第三,对财产权利的运用主要是提高人的发展能力,因此对教育的投入从人力资本方面提高人获取财产和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方面主要是考察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中国的人力资本状况。最后人们的财产权利都要靠制度来保证,这是最重要的。没有制度的保证,人们的财产权利就是一句空话。从经济、政治和法律的角度来分析人们财产权利的受保护情况,从而看出人们获得财产权利的可能性。通过对财产权利的这种结构化分析,可以看出,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所依赖的财产权利还有很多问题。一是财产权利发展存在的体制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个人财产权利与集体财产权利的制度地位不平等、财产权利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不健全;二是财富的两极分化趋势导致财产权利的分化;三是财产权利的保障问题,主要表现为个人财产权利经常易受侵犯、财产权利的补偿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有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落后、地区发展差距和政策的倾斜与缺失、制度匹配不一致、人口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和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与矛盾。 因此为了促进的人发展,就需要不断保护和扩大人们的财产权利。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要让利于民正是反映了这一客观要求。特别是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修宪,将对个人合法财产的保护写入了宪法,更是强调了对个人财产权利的保护。对财产权利的保护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能够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体现社会公平。要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行终身教育并促进人力资本的提高、不断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来保护和不断扩大人们的财产权利,从而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