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对兔泪小管损伤后愈合过程的影响,以及通过检测炎症细胞、CD31、a-SMA及Muc5AC在兔泪小管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并与传统硅胶泪道支架对比,为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在泪道阻塞性疾病尤其是泪小管阻塞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新西兰兔30只,雌雄兼用,重1.8-2.0kg,无结膜炎、泪囊炎、眼睑异常、眼球异常等眼部疾患及头面部异常,泪小点位置正常,泪道冲洗通畅。应用硬化剂(葡萄糖磷霉素钠混合溶液)注入兔泪小管,其中3只作为空白组,剩余27只建立兔泪小管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三组,羊膜组和硅胶组分别进行羊膜泪道修复支架、泪道硅胶支架植入术,造模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第1、2、4w三个不同时间点处死三组实验动物,每组每次取材3只,解剖分离兔双侧泪小管,冰冻保存切片,并行常规HE染色观察兔泪小管组织的炎性反应程度以及粘膜上皮细胞修复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兔泪小管组织中的CD31和a-SMA的含量,间接反映泪小管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及炎性血管增生状态,同时检测兔泪小管组织中Muc5AC粘蛋白表达情况,分析泪小管粘膜的组织学特点。结果:1、应用磷霉素钠葡萄糖混合液硬化剂能够成功制作兔泪小管损伤模型: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兔泪小管粘膜表现为管壁光滑,上皮层为复层柱状上皮,排列整齐,上皮下基质层结构疏松,可见少量正常血管,无炎性细胞浸润,而造模后泪小管上皮层数明显减少、变薄,上皮层结构紊乱及出现缺损区,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SMA及CD31表达明显上调。2、造模后三组兔泪小管组织均可见上皮层细胞数量减少,结构紊乱,炎症细胞浸润,但羊膜组各观察时间点,炎症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造模组及硅胶组,羊膜组术后第28天,泪小管上皮层数及结构与正常泪道上皮相当。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正常兔泪小管组织中CD31表达阳性,而a-SMA表达阴性,造模后三组各时间点兔泪小管组织中CD31与a-SMA的表达逐渐增加,因处理方法不同,两者在兔泪小管组织中的表达量发生变化。羊膜组和硅胶组中a-SMA和CD31的表达量少于造模组,羊膜组的表达又少于硅胶组。4、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兔泪小管组织中粘蛋白Muc5AC表达阴性,即兔泪小管上皮中缺乏杯状细胞。结论:磷霉素钠葡萄糖混合液硬化剂能够成功制作兔泪小管的损伤模型;羊膜作为泪道生物性的修复支架材料,使受损兔泪小管的基质纤维化水平明显被抑制,同时具有减轻炎症及抑制炎症性血管形成的作用,效果优于硅胶泪道支架,用于重建修复受损泪道粘膜及抑制泪道瘢痕性狭窄具有较大的潜力。兔泪小管作为结膜组织的延续,组织学上具有差异,即泪小管中无杯状细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