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非编码RNA ARHGAP27P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g139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被诊断出的癌症,也是癌症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近年来,胃癌的诊断和治疗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5年生存率依然不容乐观。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与多种疾病有关,尤其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RHGAP27P1是假基因来源的lncRNA,位于17q11染色体上,长度为3366bp。预实验发现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及细胞株中处于低表达。但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后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尚未明确,ARHGAP27P1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方法:1、通过查找文献,电泳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筛选出lncRNA ARHGAP27P1;通过预实验检测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2、RT-qPCR检测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Log-rank分析ARHGAP27P1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3、采用过表达和敲减实验在体外研究ARHGAP27P1对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4、RT-qPCR筛选ARHGAP27P1调控的下游基因,通过Western blot、FISH、RIP、ChIP等探讨其分子机制。5、裸鼠体内成瘤实验进一步验证ARHGAP27P1对胃癌形成的影响。结果:1、RT-qPCR结果表明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均处于低表达;病理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ARHGAP27P1表达水平均与TNM分期,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的负相关。2、细胞功能实验显示,过表达ARHGAP27P1可抑制胃癌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而干扰ARHGAP27P1可促进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3、RT-qPCR鉴定出p15、p16、p57是ARHGAP27P1调控的下游基因;Western blot验证了ARHGAP27P1可影响p15、p16、p57蛋白水平。4、FISH实验显示ARHGAP27P1主要分布在细胞核,表明ARHGAP27P1可能在转录水平发挥作用;RIP实验结果显示ARHGAP27P1主要与JMJD3相结合;ChIP实验发现JMJD3可与p15、p16、p57启动子区域结合。5、Western blot显示,ARHGAP27P1过表达后,H3K27me3蛋白水平降低,p15、p16、p57蛋白水平增加,而ARHGAP27P1过表达并JMJD3干扰后,以上效应可被完全逆转。此外,干扰JMJD3、p15、p16均可逆转ARHGAP27P1的抑癌作用。6、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显示,ARHGAP27P1可明显抑制胃癌的形成。结论: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显著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肿瘤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并且ARHGAP27P1处于高水平的患者总体存活率高于低水平的患者;ARHGAP27P1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ARHGAP27P1通过结合JMJD3,介导H3K27me3脱甲基,促进p15、p16和p57的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体内实验显示ARHGAP27P1可抑制胃癌形成。因此,ARHGAP27P1有望成为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分子标志物。
其他文献
【摘 要】 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一起共同学习,以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知识构建的教育理论,适用于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教学内容。足球教学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如果按照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单一采用教师在课堂讲课,或者看一些教学视频的
作为飞机装配的关键技术之一的铆接技术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如何改变我国现有飞机制造企业机铆率低、铆接质量不高、自动化钻铆水平亟待提高、大型自动化钻铆技术应用受限等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1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8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进行宫腔镜检查,其中70例宫腔镜下取到组织与病理对照
2006年5月12日,新罗区西陂镇园田塘村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及实验室检验,确定是一起由毒死蜱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不过六十多年的历史,现如今却已在多个领域落地,实现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