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在传统翻译理论中,译者被边缘化,其主体性的积极作用在翻译研究中也遭到了不应有的忽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视野自此得以拓宽,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也随之逐渐受到西方译学界的广泛关注。女性主义、目的论、操纵学派等一些新的理论开始兴起。这些理论不仅意识到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地位,而且强调发挥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因而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译者主体性体现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对经济新闻中的隐喻翻译也不例外。隐喻是英汉经济新闻中必不可少的修辞手法之一。经济新闻中的隐喻大多来自对其他领域的映射。因为大部分的隐喻都富有文化内涵,因此这些文化内涵丰富的隐喻能使读者感到愉悦,产生共鸣,同时给予读者以美的感受。经济新闻中的隐喻是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微妙统一。据本文作者所知,尽管许多学者们已撰文就经济新闻中隐喻的翻译进行了讨论,但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去探讨经济中的隐喻翻译的努力却相对较少。因此,本文试图从译者主体性的视角来探讨经济新闻中的隐喻翻译。本文作者认为译者主体性,比如译者的翻译目的,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都在翻译的策略选择上扮演着具有影响力的角色。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译者主体性的视角探讨经济新闻中的隐喻翻译为隐喻翻译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其次,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从译者主体性的视角去解释经济新闻中隐喻翻译策略多样性的可行性。就研究方法而言,作者运用描述性手段对经济新闻中不同类型的隐喻及其对应的不同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且在讨论不同翻译策略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时,作者采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应当指出的是,探究经济新闻中隐喻的不同翻译策略其目的不在于去评价何种翻译策略更胜一筹,而在于去凸显译者在隐喻翻译中所起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