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翻译

来源 :国际关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25659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在传统翻译理论中,译者被边缘化,其主体性的积极作用在翻译研究中也遭到了不应有的忽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视野自此得以拓宽,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也随之逐渐受到西方译学界的广泛关注。女性主义、目的论、操纵学派等一些新的理论开始兴起。这些理论不仅意识到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地位,而且强调发挥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因而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译者主体性体现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对经济新闻中的隐喻翻译也不例外。隐喻是英汉经济新闻中必不可少的修辞手法之一。经济新闻中的隐喻大多来自对其他领域的映射。因为大部分的隐喻都富有文化内涵,因此这些文化内涵丰富的隐喻能使读者感到愉悦,产生共鸣,同时给予读者以美的感受。经济新闻中的隐喻是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微妙统一。据本文作者所知,尽管许多学者们已撰文就经济新闻中隐喻的翻译进行了讨论,但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去探讨经济中的隐喻翻译的努力却相对较少。因此,本文试图从译者主体性的视角来探讨经济新闻中的隐喻翻译。本文作者认为译者主体性,比如译者的翻译目的,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都在翻译的策略选择上扮演着具有影响力的角色。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译者主体性的视角探讨经济新闻中的隐喻翻译为隐喻翻译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其次,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从译者主体性的视角去解释经济新闻中隐喻翻译策略多样性的可行性。就研究方法而言,作者运用描述性手段对经济新闻中不同类型的隐喻及其对应的不同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且在讨论不同翻译策略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时,作者采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应当指出的是,探究经济新闻中隐喻的不同翻译策略其目的不在于去评价何种翻译策略更胜一筹,而在于去凸显译者在隐喻翻译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赛终点处发生两起爆炸,有三人不幸遇难,其中包括一名8岁儿童,这就是波士顿爆炸案。本论文是根据波士顿爆炸案英文新闻的口译实践完成
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其实质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反映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修养、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乃至其工作作风、工作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 了解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户籍育龄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该地区户籍已婚育龄人口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且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因素。结果 影
本文在汉译商务合同?Договорстроительногоподряда?的实践基础上,对该合同中的长难句进行了分析整理,总结了俄语长难句的几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即
【正】 2—4岁是儿童道德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习惯,对日后道德品质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搞好属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园小班儿童
语调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不仅可以消除语法歧义、传达信息,还可以表达说话人的语气和态度。语调在语言交际中重要的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调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