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易于传播等特性,我国网络募捐这一新型募捐方式迅速兴起,尤其是个人因为自身或者亲朋好友陷入困境而借助互联网向社会求助成为一种重要的募捐类型,由此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募捐平台。但是对于这一新兴事物法律却缺少相应的规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效便捷且易于让求助者迅速摆脱困境的募捐方式却引来了社会极大的争议,骗捐、诈捐事件层出不穷,不断冲击着社会大众对网络募捐这一新型慈善的信任,社会大众对于募捐平台开始发出越来越多的质疑声。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称《慈善法》)正式实施,该法对慈善组织开展互联网公开募捐进行了相应规定,但却为个人网络募捐留下了“缺口”。学术界对于个人网络募捐应如何定性众说纷纭,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个人通过网络募捐平台进行募捐的现象依然无法可依。2016年8月30日,民政部、工信部等同时印发的《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称《管理办法》)对个人通过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布求助信息进行了简要的规定,即网络服务提供者需要在显著位置进行风险防范提示,告知捐赠人信息的真实性由发布者个人负责。但从实践来看,平台仅仅进行风险提示远远不够,由于网络募捐属于新兴事物,尚未形成规范化的行业流程,网络募捐平台各自为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本文尝试以网络募捐平台为主体,探讨平台在开展网络私益募捐业务时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全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相关概念的明晰,主要是对私益募捐、网络募捐平台概念的界定,将本文的研究对象限定在受益人特定的私益募捐活动以及为私益募捐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网络募捐平台。第二章以热点事件为切入点分析网络募捐平台在开展私益募捐业务时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分成三个阶段:募捐发起时、资金募集中、款项交付后网络募捐平台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第三章重点在于探究现阶段频繁出现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热点事件的法律层面的原因。立法上尚未有一部法律完整的囊括了网络募捐平台开展私益募捐业务时应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慈善法》未将网络私益募捐行为规制在内,而传统法律诸如《合同法》等在规制以网络募捐平台为依托开展的私益募捐项目时表现乏力。第四章则是以网络募捐平台的视角思考平台本身如何应对不同阶段的法律风险。主要分为平台自身的法律风险控制与行业规范的形成,平台自身应承担起信息审核、信息披露等义务,尽可能控制诈捐、骗捐事件的发生。同时,在相关立法尚未健全的现在,网络募捐平台应共同努力,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当然一味强调网络募捐平台的义务必然会打击网络募捐平台运营主体的积极性,所以各方应做好想关配合工作。如政府可以与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医院可以与平台进行信息对接,如此才是网络募捐平台发展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