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在2013年社会融资中,表外业务多达30%。相对于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步伐,表外业务的监管却相对滞后,由于部分表外业务期限错配与银行表内业务的高度相关性,加之缺乏风险对冲机制和有效的防火墙,极易引发表外风险向表内和银行间传导,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金融风险。表外业务风险更是被写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何有效监控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稳定,促进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迫切问题。 与此同时,风险监控的依据来源于信息,信息披露不仅能够减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而且是风险监管的基础。但由于表外业务并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中,其信息并不直观,加之银行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并不详尽,信息透明度较低,使得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变得尤为困难。我国证监会2014年1月出台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6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虽然要求商业银行应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的表外项目余额,但规定过于原则,对信息披露缺乏可操作性强的详细的指引。 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不仅对表外业务与银行风险之间关联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统一,更乏有研究检验了信息披露在表外业务发展及其风险中的作用。 尽管表外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但是却依然无法阻挡其快速发展的步伐,为什么在其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情况下银行依然选择大力发展表外业务?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表外业务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探讨,但是关于表外业务是否能提升银行收益并未有得出统一的结论。 基于此,本文将在已有理论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表外业务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进一步探讨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并从正反两面分别探讨其经济后果和风险,并以此为基础,理论与实证检验信息披露在表外业务发展与银行风险中的作用,以期为实现会计与金融的交叉研究,丰富和发展信息不对称理论,完善表外业务的监管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本章内容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本章内容将首先分析表外业务发展和银行风险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按照本文的研究内容,对表外业务的发展动因、经济后果以及表外业务与银行风险、银行信息披露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梳理和总结。 第三章,表外业务相关理论概述。本章内容将首先对表外业务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表外业务的类型、表外业务的特征、表外业务的经济效应,最后分析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的作用机理。 第四章,表外业务发展动因:环境波动与银行特征。本章内容将运用国际银行数据样本,基于环境不确定性和银行自身特征的视角,对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动因进行探究,并进一步检验信息披露水平对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影响,丰富已有的相关文献,为表外业务的发展动因提供经验证据。 第五章,表外业务的发展经济后果:银行业绩与货币政策传导。本章内容将运用国际银行数据样本,分别从银行业绩的微观视角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宏观视角,检验表外业务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后果,为全面认识表外业务发展的前因后果提供经验证据。 第六章,表外业务发展与银行风险。本章内容将从银行整体破产风险的视角,将其作为银行风险的替代指标,检验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以及信息披露水平、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的联合影响,为信息披露对银行表外业务和银行风险的作用提供经验证据。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内容将在归纳总结本文理论与实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一定有益的结论,具体如下: (1)基于环境不确定性和银行自身的视角,对表外业务的发展动因进行研究之后发现,控制其他因素以后,银行的表外业务会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其对不同的表外业务影响存在差异,同时,尽管大银行会持有较多的表外业务,但其流动性较强、权益资本较多,并且基于“太大而不能倒”的原因,这一类银行所持有的银行表外业务可能引发的风险不易暴露。不确定性更大的环境中,银行的表外业务更多,这说明表外业务是银行面临环境不确定性而做出业务战略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监管表外业务,引导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有益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基于微观银行业绩和宏观货币政策传导的视角,对表外业务的经济后果进行探究之后发现,对于银行而言,表外业务能够提升银行的业绩,尤其在非上市银行中较为显著;当货币政策发生变化时,非上市银行的业绩受影响较为严重,但无论是上市还是非上市银行的贷款增长都会降低,而表外业务能够削弱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增长的负面影响。这一结果表明,从银行自身的盈利以及防范外部环境政策的变化来讲,表外业务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从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来看却是不利的,因为当银行存在表外业务时,货币政策的银行贷款渠道有效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随着金融脱媒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货币政策的贷款渠道是否发挥作用及作用程度需要综合考虑外部金融发展环境,为货币政策有效传导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3)基于银行破产风险的视角,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承担后果进行研究之后发现,表外业务会增加银行风险,表外业务越多,银行风险越高,但是不同的表外业务影响存在差异,担保和信用额度两类对银行风险的影响较为显著,同时研究表明,次级贷款是表外业务风险向银行表内转移的重要途径。研究结论为表外业务的发展及其风险的整体监管提供了思路。同时研究表明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主要存在于非上市银行,这一结论为表外业务的分层监管提供了经验证据,在表外业务的监管中,监管层需要根据银行主体进行监管,除了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重点关注以外,针对表外业务需要更多关注非上市银行。 (4)本文将信息披露水平作为一国信息披露环境与信息披露要求的替代指标,检验其对表外业务发展和银行风险的影响,理论和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披露水平会抑制表外业务的发展,也会降低银行风险,这为厘清信息披露对表外业务风险的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也就是说,一方面,当企业面临较大的信息披露压力时,会减少表外业务的发展,从而减少其带来的银行风险的增加,另一方面,信息披露能够缓解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加强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有利于将企业业务透明化,从而使得其风险能够得到及时的关注。因此,对银行风险进行监控,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信息披露水平。 文章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将动因、经济后果与银行风险纳入到了同一分析框架中,既承继了已有表外业务发展的相关研究,又结合经济环境的发展,进行了扩展。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考察了表外业务的发展动因和经济后果,首先,在表外业务发展动因中,考虑了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银行自身两个层面的因素对表外业务发展的影响,发现环境不确定性对表外业务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其次,在表外业务的经济后果中,也从银行自身利益与应对货币政策变化两个视角出发,以检验表外业务发展的利益驱动和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两类动因,与表外业务的发展动因研究部分相互呼应,研究结果也表明,对于银行而言,发展表外业务确实会带来收益的提升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进一步地,本文检验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状况和带来的有利后果和不利后果,不仅能够丰富表外业务相关的文献,更为银行表外业务的合理发展与风险监管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同时对当前世界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深入理解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在研究视角上,本文首次引入了信息披露环境和要求的替代变量,信息披露水平,检验了其对表外业务发展和银行风险的影响,丰富了会计与金融交叉研究的视角。在本文进行文献梳理的过程中,尚未发现从信息披露的视角,理论与实证检验其可能对表外业务发展以及银行风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信息披露水平会抑制表外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会降低银行风险,虽然没有直接发现信息披露水平对表外业务放大银行风险的削弱作用,但是这一结论依然为拓展信息披露的研究领域,实现会计与金融的交叉研究提供了借鉴,更能够为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来进行银行风险的有效监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支持。 第三,本文在采用跨国数据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所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普遍性。在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均采用跨国国际数据为样本,通过对现有数据库的整理与手工数据搜集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本文所专有的数据库,所得出的结论相比采用一国样本进行的研究更加具有普遍性。 此外,本文的研究发现,表外业务会加剧银行风险,这为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在国内外已有的有关表外业务与银行风险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认为表外业务可能会加剧银行风险,但也可能是降低,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两者没有关系,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争议性。而实际上,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表外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高度重视,足可见其风险影响的重要程度,在表外业务相关信息披露与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影响在累积之后是不容小视的,本文的研究也表明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对于完善银行风险成因的理解,健全银行全面风险监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