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江西省部分高校为现场,了解在校大学生化妆品使用现况和不良反应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该人群化妆品不良反应的防控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不同类别的普通高校(重点本科、二类本科、高职院校)、不同专业(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和不同年级在读大学生为对象,通过现场、电话、手机、网络等途径开展化妆品不良反应的问卷调查或信息采集;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SPSS21.0软件进行相关指标统计分析。结果:(1)共5所院校4类专业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在校学生计1522人参与调查,其中男女生比例为0.6:1;(2)大学生化妆品使用率为92.84%,且女性(95.57%)高于男性(88.31%),文科学生使用率(96.71%)高于理科(92.93%)、工科和(92.78%)和医科(83.93%);(3)学生使用普通类型化妆品(如彩妆、发用、护肤等)为主,占81.73%;其次为特殊类型(如除臭、防晒、健美等)占11.10%;(4)大学生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3%;其中以接触性皮炎发生率最高(8.07%),其次是化妆品痤疮(1.20%);高职学校学生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率(15.32%)高于重点本科院校(9.12%)和二类本科院校(9.46%);大三学生发生率(12.89%)高于大二(11.56%)和大一学生(5.88%);文科学生发生率也相对较高(16.63%);女性发生率(14.33%)明显高于男性(4.55%),相对高出3.15倍;(5)化妆品不良反应者的症状排前5位的依次是红斑(59.48%)、丘疹(47.06%)、水肿(30.72%)、丘疱疹/水疱(22.22%)、毛细血管扩张(20.26%);(6)多因素分析提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过敏史(OR=16.75)、女性(OR=5.23)、化妆品使用频率(OR=2.456)、认知度水平(OR=0.117)和医科专业(OR=0.746);P值均<0.05。结论:(1)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化妆品使用率处于中高等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3%,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2)不良反应的类型以接触性皮炎为主,发生部位在面部和手部多见,体视化表现在红斑、丘疹等;(3)过敏体质、女性、化妆品认知度水平、化妆品使用频次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4)从产品生产、销售、广告宣传、监测等环节提出了防控建议,构建了化妆品不良反应风险效益评价体系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