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齿河南龙(Honania complicidentata)和简齿济源龙(Tsiyuania simplicidentata)是杨钟健于1979年根据产自河南济源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地层上部的数颗零散保存的牙齿而分别命名的两个锯齿龙类属种。但是因为正型标本材料的不充分,这两个属种的有效性一直受到研究者的质疑。2010年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在这两个属种的产地发掘了一批锯齿龙类新材料,经鉴定是同一属种。将这批新材料与复齿河南龙和简齿济源龙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二者各自正型标本代表的实际是同一属种上、下颌的牙齿,二者间的差异反映了锯齿龙类牙齿具有异齿性的特点。根据优先律,简齿济源龙应是复齿河南龙的晚出同义名,故这批锯齿龙类新材料可以归入复齿河南龙。 本文依据对这批复齿河南龙新材料的详细描述,以及与其他锯齿龙类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复齿河南龙命名的有效性,并对其鉴定特征进行了补充修订:个体中等大小;上颌骨突起发育微弱,紧随突起之后有一上颌骨外侧凹陷;上、下颌牙齿舌侧面齿冠根部均有明显的齿带;上颌齿齿冠低矮,横向宽扁,下颌齿齿冠狭长、纵向拉伸,齿冠舌面光滑;齿尖均匀分布在齿冠之上,上颌齿齿尖数目10个,下颌齿齿尖数目为15个;椎体两端深凹,脊椎上有很发育的、横向伸展的前后关节突,神经棘矮而粗壮;肩胛骨长,远端部分显著扩张,外侧前边缘沿全长后凹,无匙骨沟存在,而后边缘较平直,肩峰发育,位置较低,肩臼较浅,肩胛下窝较深;肱骨短而粗壮,近端扩张大,前背腹线隆起粗大,远端扩张相对小,两端扭转角度约40度,有外髁孔,无内髁孔;间锁骨竖柄末端膨大,向后方背侧突出;尺骨肘突发育中等;髂骨向前方倾斜,上缘弯曲,髂骨前突与后突分别扩张,且显著外翻;荐肋数目为5个,荐肋嵴发达;股骨扁平而直,近、远端稍微扩张但不扭转,几乎在同一平面;胫骨前缘胫脊发达。 本文还记述了产自山西柳林县薛村镇附近上二叠统孙家沟组的锯齿龙类新材料。通过研究认为在产自该地的三个锯齿龙类属种中仅有一个有效属种——薛村山西龙(Shansisaurusxuecunensis),柳林黄河龙(Huanghesaurus liulinensis)和矮小三川龙(Sanchuansaurus pygmaeus)应为其晚出同义名。此外,对薛村山西龙与二叠石千峰龙(Shihtienfenia permica)的正型标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正如之前的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它们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化石保存原因及个体间差异造成的,除此之外,薛村山西龙与二叠石千峰龙可比较的其他特征是完全相同的,并不存在可以用来区别的鉴定特征。故建议将薛村山西龙视作二叠石千峰龙的晚出同义名,并对二叠石千峰龙的鉴定特征进行了补充修订。 本文最后综合上述研究,运用支序系统学方法,使用TNT软件对复齿河南龙及二叠石千峰龙在锯齿龙类系统发育中所处的位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表明:复齿河南龙在锯齿龙类系统发育中处于较基于的位置,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而二叠石千峰龙则是相对进步的类型,这样的分析结果与它们二者的形态特征对比和和地层分布也是相一致的;通过形态特征的比较,在内群成员中:与复齿河南龙关系最近的应是俄罗斯的Deltavjatia vjatkensis;与二叠石千峰龙关系最近的应是俄罗斯的Scutosaurus karpinskii。这与它们各自的地层分布是一致的,从而进一步证明晚二叠世中国华北地区的动物群与俄罗斯地台地区的动物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