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缪刺法联合运动针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针刺法相对照,评价两种针刺方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差异,以寻求更加简便有效、安全经济的疗法,为今后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病例均来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落枕患者。经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缪刺组(37例)和常规针刺组(36例)。最终完成本研究的分别为34和34例。缪刺组取穴:后溪穴(健侧)、束骨穴(健侧)。病人咳时进针,直刺后溪穴、束骨穴0.5-1寸,行提插捻转强刺激手法,并嘱患者尽量主动活动颈项。病人自觉颈项疼痛减轻时,摇大针孔,随即出针而不按。常规针刺组取穴:阿是穴、颈夹脊穴、风池穴、天柱穴、肩井穴、肩外俞穴。直刺阿是穴1寸,向脊柱方向斜刺夹脊穴1寸,向鼻尖斜刺风池穴1寸,斜刺天柱穴、肩井穴、肩外俞穴0.5寸,行小幅度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两组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VAS、CVM、NDI评估,并运用统计软件分析两种针刺方法在治疗本病的疗效差异性。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缪刺组VAS评分下降较常规针刺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VM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VM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VM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缪刺组CVM评分下降较常规针刺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缪刺组NDI评分下降较常规针刺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缪刺组总有效率为94.12%,其中痊愈26例,好转6例,无效2例;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47%,其中痊愈19例,好转7例,无效8例。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缪刺法联合运动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对落枕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前者的有效率远高于后者。2.缪刺法联合运动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降低落枕患者的VAS评分、CVM评分、NDI评分,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3.对于缪刺法联合运动针法法适应的临床证候及确切疗效还需要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