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学科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学科,具有内容更新快,实践操作性和综合应用性强等特点。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目前正在实现从计算机教学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因此,在探索与创新中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的建设是此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特别是相对中小学其它学科已完善的教学法体系而言,建设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系统性教学方法已是当务之急。 基于上述背景所提出的内在动因,本文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寻找了一个广阔的实践与理论平台——信息技术教育学法探究,期望通过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内嵌”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建构意识中,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并且通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经验的概括,实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力图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与完善。本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首先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梳理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现代教学理论基本知识,并对整个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进行合理的概括与阐述。 第二章:阐述在教师加快信息化进程中,要把握新课程的理念,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理解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的概述与定位。 第三章:通过诠释新课标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和针对性地调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现状。同时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初步探讨了教学法的类型。 第四章:具体论述了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所用的七种教学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从实例说明和心理学诠释角度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分析,试图实现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的继承、完善和创造。 第五章:以几个典型案例为“点”,教学方法活动设计为“线”,以方法阐述为“面”,具体分析几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第六章:通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的优化选择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平台、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增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本研究主要在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系统、继承与创新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体系。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内化信息伦理,最终提高新课程目标中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信息素养,期望教师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情境中真正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