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用普通微型钛板和加压钛板对兔下颌骨骨折模型进行坚固内固定,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对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骨折断端骨痂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和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BMP-2)的表达,探讨加压钛板内固定促进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手术建立兔下颌骨骨折动物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用普通微型钛板和动力加压接骨板对骨折动物进行内固定,于术后不同时期处死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3、7、14、21和28天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各3只,取骨折愈合处骨痂组织,用real-time RT-PCR法测定骨痂组织中VEGF.TGFβ1和BMP2的相对表达;并于术后14天和28天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各2只,分别对下颌骨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1.兔下颌骨大体标本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14d时骨折处骨质均略隆起,表面骨质基本连续,骨折线清晰可见,但对照组兔下颌骨在外力作用下仍有一定动度,而实验组则无动度。术后28d时对照组和实验组骨折均愈合良好,无明显错位,外力作用下骨折处均无动度,但对照组骨折处骨痂增生明显,覆盖骨折线,骨折处周围有较厚纤维组织包绕,而实验组骨折处无明显骨痂增生,骨质连续,无明显错位,骨折线已不明显。2.组织学观察(HE染色)结果:术后14d,实验组有大量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多呈圆形,成骨细胞较大,细胞外基质生成较多,骨小梁排列较紧密;对照组胶原纤维较多,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量相对较少,骨小梁排列排列稀疏。28d,实验组可见成熟的骨细胞及板层骨,骨细胞外可见较多破骨细胞;对照组骨细胞数量较少,成骨细胞较多。3.real-time RT PCR结果:3.1 VEGF表达:术后第3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EGF表达量相当(p>0.05),7d时实验组VEGF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1.56倍(p>0.05),14d时达到峰值,实验组是对照组的1.68倍(p<0.05)。14d后两组VEGF表达量均下降且两者表达水平接近(p>0.05)。3.2TGF-β1表达:术后第3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GF-β1表达量相当(p>0.05),此后二者均升高,在第14d时达到峰值,在第7d时实验组表达是对照组的1.5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d时实验组是对照组的1.68倍(p<0.05)。14d后两组TGF-β1表达量均下降,第21d和28d两者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3.3 BMP-2的表达:实验组术后第3dBMP-2表达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此后两组表过均升高,在7d时是对照组的1.23倍(p>0.05),在第14d达到峰值,且实验组的表达为对照组的2.20倍(p<0.05),14d后两组BMP-2表达量均下降,在第21d、28d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P加压内固定能够加速骨折愈合;加压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早期骨折端骨痂组织中VEGF、TGF-β1和BMP-2的表达明显升高,这可能是加压内固定促进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