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屈光不正是人类共同的、最常见和最普遍的眼病。我国是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调查我国60%的高中生都是近视,而且近年来发病趋于低龄化,近视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眼病。我们通常采用框镜眼镜矫正近视,而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戴框架镜矫正视力很好但仍觉视物模糊的患者,矫正视力已不能作为评价患者视觉质量的客观标准,因此如何评价屈光不正患者的视觉质量成为眼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是辨认在平均亮度下两个可见区域的差别的能力,可以测定人眼对于不同空间频率图形所能分辨的对比度。通过对比敏感度可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眼的形觉功能,某些疾病在用视力表还不能查出视力减退时就已表现出对比敏感度的异常,因此是更全面的评价视功能的指标。目前关于用框架镜(spectacles,SP)矫正近视及用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矫正近视时其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性和屈光度与对比敏感度的相关性鲜有报道。本研究拟测定高、中、低度近视患者配戴框架镜和RGPCL时的对比敏感度,评价近视患者不同矫正方式下的视觉质量,探讨对比敏感度对近视矫正方式的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近视患者180例(360眼),其中男性89例,女性91例,360眼中,按近视程度分为高、中、低度近视三组:每组60人,120眼。高、中、低度近视组按矫正方式再随机分为两组:配戴框架镜组和配戴RGPCL组。步骤一:SP组用综合验光仪测出患者的准确屈光度数,患者配戴合适的框架镜。步骤二:RGPCL组用角膜曲率仪测量角膜曲率,两个方向各测三次,取平均值,得到角膜曲率的平均K值,选取与平均K值接近的镜片作为试戴片;戴镜20分钟初步适应后,在裂隙灯下作静态和动态配适评估,对于配适不理想者,更换镜片的基弧和直径,直至配适状态良好,进行片上验光,给出准确配镜处方,定制镜片。步骤三:用美国Stereo Optical公司的OPTEC?6500视功能测试仪分别测量戴框架镜和RGPCL时的对比敏感度。每次每只眼测量3次求平均值。步骤四:分析各个组别戴框架镜及戴RGPCL的对比敏感度变化以及在相同环境下近视度与对比敏感度的相关性。结果:1.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随着屈光度增长,人眼对比敏感度不断下降,视觉质量不断下降。低度组与中度组的对比敏感度数值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度组与高度组、中度组与高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与对比敏感度有相关性(r=-0.382,P=0.019)。2.在相同矫正方式和相同空间频率下,暗环境的对比敏感度差于亮环境的对比敏感度,尤其在空间频率12、18cpd对比敏感度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夜晚带眩光模拟状态下较不带眩光模拟状态下在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白天带眩光与不带眩光之间在各空间频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3.RGPCL矫正与框架眼镜矫正相比,在白天、白天带眩光及夜晚模拟状态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有显著提升(P<0.05),以12、18cpd更为突出,说明用RGPCL矫正的视觉质量优于框镜矫正。RGPCL在夜晚带眩光的状态下高度近视组的对比敏感度平均值低于框架眼镜,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随着屈光不正度的增长,人眼对比敏感度随之下降,视觉质量也随之下降,屈光度与对比敏感度呈负相关;在相同矫正方式和相同空间频率下,暗环境的对比敏感度差于亮环境的对比敏感度,尤其在空间频率12、18cpd对比敏感度下降明显;夜晚带眩光模拟状态下较不带眩光模拟状态下在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下降,而白天带眩光与不带眩光之间在各空间频率的差异不显著。近视眼患者配戴RGPCL与配戴SP相比,RGPCL在各个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优于SP,以12、18cpd更为显著,说明RGPCL能够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运用对比敏感度检测手段可以有效地评价近视眼患者在不同矫正方式下的视觉质量,为患者配镜方式提供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