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文论存在着一种以“自然”为核心而展开的重要文学思想。我们称之为“自然”论文学观。中国古代“自然”论文学观源远流长,它主要以先秦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后世发展中又吸收融合了来自儒家、禅宗等方面的影响。魏晋六朝时期,“自然”逐渐从哲学概念领域发展转换为文学理论范畴,并形成确立了以“自然”为核心的独特文学观。此后,由隋唐经宋元以迄明清,“自然”论文学观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思想。
本文着重探讨古代文论“自然”论文学观的哲学基础,弄清“自然”概念从哲学向文论发展转换的多重历史动因,思考“自然”论文学观如何形成确立,并对唐以后“自然”论文学观的历史发展进行初步梳理。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古代文论“自然”论文学观的哲学渊源。“自然”概念奠基于先秦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顺物自然”确立了“自然”论哲学的基本理论倾向。两汉时期,《淮南子》、《论衡》等继承发展了老庄“自然”论哲学,并吸收融合了儒家的影响。虽然道家“自然”论哲学本身就包含着相当丰富的美学内涵,并且《淮南子》、王充也将“自然”用之于对文艺问题的思考,但自先秦以迄两汉,“自然”论主要是在哲学领域的发展和演变,为此后“自然”论文学观的形成确立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第二部分:论述了“自然”论哲学观向文学理论领域发展转换的多重历史动因。魏晋时期是“自然”从哲学概念演变为文论范畴的关键阶段。在我们看来,这一转换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现的:思想领域的“自然”与“名教”之辨;人物品评向崇尚“自然”审美标准的趋近;率性自然、任真放达之风促进了“自然”审美观念的自觉;人格追求上的“质性自然”理想的生成。这四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促进了以“自然”为核心的审美观的确立,从而引发了“自然”从哲学向文学理论的迈进。
第三部分:具体论述六朝时期“自然”论文学观的形成确立。自西晋以来,以“自然”论文艺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但“自然”论文学的确立直到《文心雕龙》、《诗品》的出现才最终完成。刘勰以“自然之道”来阐释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创作之发生、文学风格之生成、创作自由之实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钟嵘在诗歌理论上确立了“自然英旨”的理论标准,批判诗歌创作热衷“用事”、讲究“声病”之风,提倡“即是即目”的“直寻”创作方法,崇尚“自然”而不废文采。其理论取向与刘勰颇为一致,进一步促进了“自然”论文学观的确立。
第四部分:简要阐述“自然”论文艺观在后世的影响和发展。唐代“自然”论文学观中皎然的“风流自然”与六朝还有很强的连续性,但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理想更有独创性,司空图“妙造自然”观念的提出意味着“自然”论文学观的取向转变。宋代苏轼倾心平淡自然之美,追求“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之境,对当时及后代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明代李贽“童心”说崇尚自然性情的发抒,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清代性灵派向往“天籁自鸣”之境,是明清“自然”论文学观的发展大势。近代,王国维论元曲“以自然胜”,并将“自然”纳入其“境界”论中,可以视为对传统“自然”论文学观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