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青光眼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临床分析,并研究视力损伤程度、健康教育程度及性别对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门诊就诊的青光眼患者填写的调查问卷127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其中,男67例(55.83%),女53例(44.17%);年龄9~79岁(平均54岁);教育程度:中专及以下44例(36.67%),高中37例(30.83%),大专及以上39例(32.50%);经济状况:领取工资及退休金59例(49.17%),家庭供应61例(50.83%)。疾病特征:视力损伤程度:单眼盲者34例(28.33%),视力损伤者24例(20.00%),视力正常者62例(51.67%);青光眼类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1例(25.8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85例(70.83%),先天性青光眼4例(3.33%);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68例(56.67%);药物治疗52例(43.33%);健康教育:少量教育19例(15.83%),适量教育45例(37.50%),系统教育56例(46.67%)。采用于强等研制的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对120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该量表包括4个方面,共有20个指标。症状与视功能有8个指标:明视力、暗视力,眼部症状,近视力、中等距离视力(即走路时所需视力)、远视力,视野,患者对自己视力状态总的评价;身体功能有4个指标:家务劳动,娱乐活动,乘车外出及购物;社会活动有4个指标:交往,家庭经济情况,亲友负担,对工作的影响;精神方向有4个指标:对未来乐观,精神痛苦,担心工作事业有影响,思虑自己疾病。生存质量量表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采用赵堪兴等编著的眼科学(第7版)中视力分级标准进行分级:(1)视力正常者:双眼中较差眼的矫正视力大于等于0.3者;(2)视力损伤者:双眼中较差眼的矫正视力小于0.3但大于等于0.1者;(3)单眼盲者:双眼中较差眼的矫正视力小于0.1,且较好眼的矫正视力大于等于0.1者。(4)经济盲者:双眼中较好眼的矫正视力小于0.1者,但大于等于0.05者;(5)社会盲者:双眼中较好眼的矫正视力小于0.05者。分别根据患者的视力损伤程度、健康教育程度、不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症状与视功能、身体功能、社会活动、精神方向四个方面的得分及差异。结果: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与正常人相比降低,视力损伤程度越严重,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越低,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的健康教育越系统,患者生存质量得分越高,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不同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也不相同,且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损伤是影响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同时还可能影响心理等其他因素,健康教育及性别也是影响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普遍降低,患者的视功能损害情况、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性别、经济收入状况均可对其生存质量产生影响。临床上除保护患者视功能外,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社会、经济等状况,对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适时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可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