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侗戏是汉侗文化交融的结晶,为侗区生境巨变之际侗族生命困境的历史记录,他标志着侗族文化走向成熟。侗戏作为村落的少数民族戏剧,行当意识不强,动作表演较为随意,缺少汉族戏剧艺术的精致与完美。但是侗戏也是极富生命力的地方少数民族剧种,上演许多戏剧之谜。侗戏是朴实的,也是简单的,民间在角色制上仅有正角与丑角两个角色,正角几乎都是一出戏中的主角,彰显美与和谐,是人性之美的舞台呈现,爱美的侗人把他放置在自己的心坎上。而丑角在侗戏中不仅是一个人性之丑的集合体,也是一个配角,所占戏份不多,故而不被人们所关注。但是丑角对于侗戏和侗族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一、他是侗族生境剧变之际生命困顿的审丑的滥觞,为族群审美转向的一个标志性产物;二、丑角是侗歌与侗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水岭,是侗戏的“戏”与“剧”的生发的基础性因素;三、丑角突出喜剧性的同时,高扬的是矛盾与冲突,是悲剧美的产生的源头,他有助于侗族偏于柔弱的温和族性的辩证生长。不论是从侗戏本身还是从侗族自身族性的成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改变侗戏丑角几近空白的研究现状。本文以侗戏丑角这一小配角为研究对象,为了能够深入地研究一些重要而被忽略了的问题,呈现民间侗族戏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至而更为全面理解侗族戏剧艺术和侗族。内容安排如下:一、绪论部分阐述研究的缘起与对象。梳理侗戏及丑角的研究概况,提出本文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的方法与理念等。第一章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入手,鸟瞰侗族和侗戏,显现侗族是这样一个因为弱小而常于把自己隐藏在溪洞中的山地水边民族与温和的族性,以及生境剧变之际,在生命的困顿体验中如何创生了得以“愉生”的戏剧艺术,呈现适合城市生长的艺术戏剧在山地村落生发历史。第二章从戏剧学的层面阐述侗戏角色划分和丑角的类型,爬梳学界和民间对于侗族戏剧角色的理解与阐释,通过二者具有悖论性的理解路径中,凸显民间戏剧角色的朴实含义以及对戏剧丑角的体认,理解侗族的文化理路与文化性格。第三章从表演的视角,围绕丑角的“装扮、舞蹈、戏词、音乐”等四个方面阐述侗戏丑角的舞台呈现,体验侗戏丑角的戏剧性的生成路径和方式。第四章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精选具有代表性三个丑角个案,探究村落戏民接受与阐释的民间文化理路,还原戏剧中戏民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在接受戏剧时的复杂性,呈现地方村落朴实戏剧尤其是丑角魅力生成的地方性与民族性。第五章从戏剧人类学的层面阐述丑角的功能与意义,探究侗戏丑角在侗戏的“戏”与“剧”的生成中的特有的戏剧功能,以及来自矛盾与冲突之中的生命困顿体验的丑与丑角对于一个偏于“温和善良”的族性的滋养的人类学意义。论文本着民间,尽量说民间的戏剧,说民间的话,希望他能成为爱戏的侗族人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的人们喜欢阅读的文章,至而一起思考如何更好的发扬光大侗族的艺术瑰宝侗戏和少数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