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病例症状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免疫学指标观察,同时对保留灌肠这一给药方式在药量、速度、温度、体位等多方面做进一步的规范操作,旨在对西黄合剂的临床疗效做进一步观察,探讨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
方法:选择符合1993年6月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太原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应用西黄合剂:(黄芪10克,黄柏10克,黄连10克,白及15克,五倍子15克,地榆20克,水煎为100毫升的浓缩液,由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制剂室统一生产。西黄丸,由浙江天一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9993389,3克研极细末,将二者充分混合均匀)每晚睡前保留灌肠一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由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450,1克日4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期间不得服用与本病有关的其它中西药物。主要观察指标:1.临床观察:依据1993年6月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太原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以腹泻、脓血便、腹痛、下坠等临床症状,以及纤维结肠镜下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为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上述指标进行量化比较,以评价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2.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查大便常规及血常规的变化,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观察患者血中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板粘附率、红细胞变形指数、IgG、IgA、IgM的含量变化。
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结果:①临床症状观察结果:治疗组42例患者中,痊愈10例,占23.81%;显效20例,占47.62%;有效10例,占23.81%;无效2例,占4.76%。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42例患者中,痊愈6例,占14.29%;显效14例,占33.33%;有效10例,占23.81%;无效12例,占28.57%。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治疗组42例患者中,痊愈10例,占23.81%;显效12例,占28.57%;有效18例,占42.86%;无效2例,占4.76%。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42例患者中,痊愈4例,占9.52%;显效10例,占23.81%;有效16例,占38.10%;无效12例,占28.57%。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肠粘膜病变前后积分比较,治疗前积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均比治疗前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降低明显,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UC患者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未见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有皮疹4例,粒细胞减少2例,肝损害3例,肾损害1例,胃肠道反应30例,消化性溃疡6例。两组UC患者远期疗效比较(1年以上随访),具有显著差异(P<0.05)。2实验室指标观察结果:2.1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在治疗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比治疗前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较前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变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2.2免疫学指标:两组在治疗前,IgG、IgA、IgM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IgG、IgA两组均比治疗前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A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2.3两组UC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粪常规中红白细胞的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1西黄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病变肠粘膜恢复,远期疗效较好。2西黄合剂可以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3西黄合剂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4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证实了西黄合剂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燥湿止泻、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