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冷水浴、热水浴、冷热水交替浴、被动恢复四种不同模式缓解大学生功率自行车运动后疲劳的有效性及差异性,旨在为运动后选择合适的疲劳恢复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符合实验条件的首都体育学院非体育专项男性大学生60名,随机分为四组,冷水浴组、热水浴组、冷热水交替浴组和被动恢复组,每组15人。受试者均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至力竭,随即分别采取冷水浴(15℃,14min)、热水浴(38℃,14min)、冷热水交替浴(38℃,1min+15℃,1min,循环7次)、被动恢复(静坐休息14min)四种不同恢复方式,在运动前、运动后和恢复后即刻进行运动性疲劳指标测定。测试指标包括:反映疲劳程度的指标心率、主观疲劳度,表征疲劳恢复过程生理生化指标血氧饱和度、血流灌注指数、血乳酸,表征骨骼肌功能指标肌肉酸痛度、积分肌电(i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PF)、表征中枢反应的认知功能指标事件相关电位P2潜伏期和波幅、行为学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采用Spss20.0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运动前、运动后和恢复后三个阶段疲劳程度指标表现为,运动前各组心率和主观感觉疲劳度均处于相同的安静水平,运动后心率和主观感觉疲劳度均显著性升高,达到力竭状态。运用不同恢复方式干预后冷水浴和冷热水交替浴均能促进主观感觉疲劳度恢复,效果好于被动恢复(P<0.05),冷水浴组和冷热水交替浴组间,热水浴和其他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冷水浴和冷热水交替浴均能促进心率恢复,效果好于被动恢复和热水浴(P<0.05),冷水浴组和冷热水交替浴组间,被动恢复和热水浴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运动前后和恢复阶段表征疲劳恢复过程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运动前各组组间血氧饱和度、血流灌注指数和血乳酸均无统计学差异,运动后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流灌注指数和血乳酸升高,经过14min恢复后血氧饱和度升高,血流灌注指数和血乳酸浓度均下降。冷水浴组血氧饱和度升高幅度最大,接近运动前水平,但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冷水浴促进血流灌注指数的恢复,效果优于被动恢复(P<0.05),热水浴组以及冷热水交替浴组和各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热水浴和冷热水交替浴能提高疲劳后血乳酸清除速度,效果好于被动恢复(P<0.05),其中冷热水交替浴组效果还好于冷水浴组(P<0.05),但与热水浴组无显著性差异,冷水浴组和其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外周局部骨骼肌运动至疲劳然后恢复过程中,肌肉酸痛感和肌电指标表现为,运动前各组股四头肌均无酸痛感,运动后肌肉出现酸痛,经过14min干预后肌肉酸痛度减轻,热水浴、冷水浴和冷热水交替浴均有助于减轻肌肉酸痛度(P<0.05),其中冷水浴效果最好,与热水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冷热水交替浴与其他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运动前肌电指标iEMG和MPF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均下降,干预后冷水浴组和冷热水交替浴组促进iEMG恢复,效果好于被动恢复组(P<0.05),冷水浴组和冷热水交替浴组,热水浴组和其他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水浴、冷热水交替浴和热水浴干预后MPF均恢复,效果好于被动恢复(P<0.05),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运动前、力竭运动后和疲劳恢复后三个阶段表征中枢反应的2-back认知任务指标变化为,运动前四组间反应时、正确率,P2波幅和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反应时降低,正确率增加,波幅增大,潜伏期缩短与运动前相比认知功能改善(P<0.05),干预后冷水浴和冷热水交替浴促进反应时和正确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速度快于热水浴和被动恢复,但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热水浴、冷水浴、冷热水交替浴加快潜伏期恢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冷水浴组和冷热水交替浴组促进P2波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效果优于被动恢复(P<0.05),冷水浴组和冷热水交替浴组,热水浴组和其他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水浴疗法均能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其中以CWT最优。2.CWT不但加快血乳酸的清除,有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还可以有效放松身心,减轻主观疲劳感,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到运动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