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从子集原则的视角去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中时空附加语的习得问题。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会对英语的句法和词序进行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是建立在对英语的了解和对汉语的理解基础上的。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受汉语,即母语迁移的影响。然而,本研究认为不能过泛的使用母语迁移理论来解释语言习得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二语习得者会受到一种学习原则,即子集原则的制约。在子集原则的作用下,中国英语二语习得者通常会遵循子集原则,并选择句法规则中受制约较多、且最为保险、保守的句法表达形式,即通常会在习得英语时空附加语时,默认其置于句首的句法准则。此外,根据乔姆斯基句法学的解释,附加语就是一个附加成分,属于句法中的比较灵活的部分,这也就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加容易忽略时空附加语的位置。本研究实证内容包括大面积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即在三组受试中进行语法判断和翻译的数据收集,然后用SPSS(13.0)对语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代表三个不同英语水平组的测试语料。实验受试对象均为不同英语水平的大学生,采用显性教学在语法原则上让其有英语时空附加语的重新认识,两周后,再对其采取翻译测验。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学生习得英语时空附加语时仍遵循子集原则,会选择作为子集的汉语时空附加语的排序顺序,最先习得句首时空附加语,其次是句中,再次是句末的时空附加语。此外,本文试图否认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因素的一般性解释,即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主张在习得中中介语的现象往往是由学习原则的选择,即子集原则造成的。有的学习者中介语非常符合英语的句式,而有的则远离目的语的形式要求。通过显性语法教学的介入,能解除子集原则对中国大学生英语时空附加语习得的制约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