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污水管网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污水收集、输送的重要任务。污水经管网输送过程中受管道内微生物作用水质会发生明显变化,致使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值出现显著差异,给后续污水处理造成负面效应,因此,污水管网内部生化反应研究逐渐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相较于平原城市,山地城市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造成了污水管网的特殊性,管内水文条件及不稳定,在流速、气温、污染物浓度等方面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污水管网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污水收集、输送的重要任务。污水经管网输送过程中受管道内微生物作用水质会发生明显变化,致使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值出现显著差异,给后续污水处理造成负面效应,因此,污水管网内部生化反应研究逐渐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相较于平原城市,山地城市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造成了污水管网的特殊性,管内水文条件及不稳定,在流速、气温、污染物浓度等方面会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因此,明晰山地城市污水管网水质分布特征,揭示山地城市污水管网内微生物群落的特点和生化产物的形成规律,探求污染物浓度改变与生化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丰富山地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理论、改进山地污水管网设计、优化污水进水设计参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地城市重庆的污水管网为研究对象,结合山地城市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通过长时间序列的原位布点监测,对山地城市污水管网内污水水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探究;基于此,对山地城市污水管网管壁生物膜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了山地城市污水管网管壁生物膜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了在不同流速条件下生物膜生长过程的差异性特征,并对不同流速下生物膜内微生物种群多样性进行了探讨;通过现场培养成熟后的生物膜进行水质影响室内模拟实验,阐明了不同流速下生物膜对污水中常规污染物的影响效应,并以此验证污水管网沿程污染物生物降解现象。主要结论如下:(1)山地城市污水管网内水质全年波动较大,其中COD、TN、NH3-N浓度全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旱季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雨季;COD浓度受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最大。单日内不同时间段污水管网中水量、水质分布不均,水量高峰期和低谷期相差较大,水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00~9:00、12:00~14:00、18:00~23:00三个时间段。山地城市污水管网沿程污染物浓度呈降低趋势,其中COD的下降率最大。管道内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对污水中COD、TN、NH3-N浓度有明显影响,对TP影响不大,COD、TN在微生物作用下浓度变低,NH3-N浓度则呈上升趋势。(2)流速、污染物浓度、温度对山地城市污水管网管壁生物膜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流速与生物膜干重、厚度、磷脂含量、生物膜活性、胞外聚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r|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对生物膜生长状态影响最大,为主要影响因子。污水管网管壁生物膜生长速度较快,在第8-10天能达到成熟状态并趋于稳定。受水流冲击力、水体中营养物质和氧传质效率的影响,三种流速(Vl:0.4±0.1m/s;Vm:0.8±0.1m/s;Vh:1.2±0.1m/s)下Vm的生物膜生长状态最佳,其厚度、生物量及生物活性均优于Vl、Vh流速下生物膜。管壁生物膜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绝对优势菌门,说明污水管网中生化反应主要以水解酸化为主;Vl流速下管壁生物膜受水流剪切力影响较小,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各物种相对丰度最均匀。(3)有机污染物在Vm流速管壁生物膜作用下降解率最大,管壁生物膜对污水的可生化性(B/C)呈现不利影响,且流速越快,B/C比值下降幅度越大,污水可生化性下降越明显。TN在Vm流速管壁生物膜作用下去除效果最好,受有机氮的氨化反应影响,Vl、Vm、Vh三种流速下污水中NH3-N浓度均出现上升趋势,其中Vl和Vm流速下NH3-N浓度增长幅度较大,管壁生物膜对水体中TP无明显转化效果。(4)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得出的管壁生物膜对污水中基质降解效率与污水水质分布特征实验现场监测的污染物沿程分布情况基本吻合,证实了污水管网内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生化反应,阐明了管壁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验证了污水管网中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为管壁生物膜的生物降解与转化;同时,实验结果表明,Vl流速更有利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充足的厌氧环境以及较低的水流剪切力更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为污水管网内部水解酸化反应提供有利环境,最大化利用管壁生物膜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又能抑制有机污染物的大量消耗,减少碳源不足、碳氮比降低等不利效应。
其他文献
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公路交通线路总长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其安全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公路交通运力需求增加使得重载车辆数量以及总吨位上升,在现今我国地震多发的背景下,地震发生时重载车辆正在桥梁上行驶的概率大大提高。对地震与重载车辆联合作用下桥梁结构响应分析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可以推动多态耦合作用下桥梁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推导了
<正>大单元教学有意破除“课”的圈束,但现实教学难以逃离“课”时安排。于是,践行者尽管对“大单元设计”尚有未厘清的困惑,但马上面临一个更为急切而又棘手的难题:“一节课如何上出大单元的味道来?”家常课好说,“大单元设计”已完备,设置的“大任务”这节课没完成下一节课继续上即可。公开课则难操作,毕竟面向的不仅有学生,还有未必理解的同行。
硫酸盐环境对隧道防水结构层劣化损伤是最常见的环境侵蚀,严重影响隧道防水结构层长期使用的耐久性与安全性。目前,针对硫酸盐侵蚀下浇筑混凝土腐蚀特性、使用寿命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针对隧道防水板材料的相关腐蚀特性研究尚不完善。因此,开展在硫酸盐环境侵蚀下二衬混凝土与防水板的腐蚀特性研究有重要工程意义。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分析相结合、宏观试验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分别展开对隧道防水结构层的二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水中的抗生素污染物因具有浓度低、种类多和具有毒性等问题,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过硫酸盐因具有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水处理当中。但由于过硫酸盐的单独氧化及其催化氧化均具有选择性氧化的特点,使其对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氧化能力有限。为解决过硫酸盐催化氧化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衍生铁钴氧化物(FeCo-MOF-6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无人驾驶汽车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无人驾驶环境感知算法的不完善,导致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得不到保障。环境感知是无人驾驶至关重要的环节,高效率、高精度的感知一直是研究者努力的方向。可行驶区域检测作为环境感知中重要任务之一,其准确性和速度也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以计算机视觉的城市道路可行驶区域检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解成道路检测和车道线检测两个子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随着我国建筑结构向超高层、大空间、大跨度等领域发展,其对混凝土的强度、延性及抗腐耐强等性能方面的需求日益提升。因此,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已成为工程界的热点。目前纤维增强材料(FRP)以其优越的性能在建筑加固领域脱颖而出,但对FRP约束钢筋纤维复合混凝土柱力学性能提升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鉴于此,本文设计两种FRP约束纤维(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柱,进行了FRP约束钢筋纤维复合
高中语文教学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总体教学目标,注重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渗透德育,全面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享受美学教育,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划分明确,整体效果良好,可辅助教师定位合理的教学导向,促进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文章以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对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单元教
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必然反映为现代制度体系建设的时代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构建现代监狱制度体系,是由"监狱之制"上升到"监狱之治"的必经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标准化作为现代企业新的管理手段,是推动现代监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标准是制度的细化和支撑。四川监狱标准化实践,是以标准化助推现代监狱制度体系建设的有益借鉴。
城市中因植物养护喷洒农药而导致径流中存在大量的难降解有机物,造成水体污染,并对水生态造成威胁。生物滞留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雨洪管理措施,也是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优选技术之一。生物滞留系统不仅可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还可实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但其对径流雨水中的农药去除效果较差且不稳定。本研究通过构建传统型(BRS)和强化型生物滞留系统(EBRS),研究了生物炭强化生物滞留系统(BC-EBRS)、电化
语文课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立足单元整体性视角所展开的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教学设计,通过全面把握单元体系和确定教学目标,围绕“以诵读促传承,以传承品诗意”的设计思路,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情境任务,打开读写结合的新路径;设计包含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改进建议的评价量表,建构学习与评价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