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人类诞生那天起,苦难就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它源于人类生命意识的自我觉醒,在人类生存境遇中无可规避,一个作家的自我意识越强,他的苦难感受就越强。所以苦难构成了文学书之不尽的永恒主题。苦难从广的意义上讲应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苦难,它们从不同的方面给予人以痛苦和磨难也给予人以深刻的智慧和思考。基于文学历史的传承和现实等的因素,作为一个新生群体的昭通作家群,他们避开文坛的喧哗,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抒写苦难的重重梦魇对人性的考验,感受生存的无奈和创痛,体味生命自身顽强的韧性,抚慰每一颗悲苦命运中无望无助的灵魂,人性在无以复加的苦难之中被他们表现得淋漓尽致,苦难在他们的作品里还是他们关注苍生的一种表现,也是他们自身生活的一种折射。本文就将从昭通作家群的崛起及其原因,昭通作家群对苦难的书写和它的特点,以及这个群体苦难意识的创作背景出发(包括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资源、作家成长经历等方面)选取典型代表作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探讨昭通作家群沉重苦难意识的意义。导言:简述昭通作家群的崛起和由来,以及这个群体对苦难的书写和它存在的意义。第一章:每个群体或者说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特色和写作的着力点。本个章节主要从这个群体所呈现出的苦难的原生态性和地域性进行梳理,从而探讨出昭通作家群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特点。第二章:昭通作家群苦难文学创作的背景。一个群体的崛起和创作特色必定受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本章主要从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作家个人成长经历和周遭环境对其的影响入手,探讨昭通作家作品沉重苦难意识创作的背景。第三章:选取昭通作家群中的主要代表如夏天敏、刘平勇、孙世祥、雷平阳,通过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苦难是如何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的。第四章:作为结语,本章节总结了昭通作家群沉重苦难意识写作的现实意义和文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