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叹息——加缪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0年1月4日,47岁的加缪遇车祸身亡,告别了这个荒诞的世界。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位曾给世界青年人带来无数希望的天才作家并未悄然走出我们的视野。今天,仍有很多人在阅读和研究他的著作与思想,成果遍布世界各地。一般说来,从《局外人》,《卡里古拉》,《西西弗神话》到《鼠疫》,《堕落》,《反抗者》,在这些代表作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最基本的加缪,深沉朴素,清晰有力。在文学研究领域,迄今为止,无论从哪个批评角度入手,多数的分析阐释也大都围绕着这些作品展开。   然而,在众多关于加缪作品的研究中,母亲形象是很少有人触及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便不难发现,实际上母亲形象在加缪的作品里几乎是贯穿始终的。从第一部散文集《反面与正面》,到小说《局外人》,戏剧《误会》,再到最后的遗作《第一个人》,我们都能看到母亲的身影。这一形象是加缪文学创作的起点之一,与作家荒诞哲学中的很多主题思想密切相关,同时又为作品增加了神秘忧伤的悲剧色彩,是一个微妙而隐秘,颇具价值的研究课题。   本文试图从生活中的母亲出发去观察文本中的母亲,梳理母亲形象在加缪不同体裁不同阶段的作品中的主要表现。我们将研究母亲这一角色在生活中是如何赋予作家最初的创作灵感,随后又是怎样走进他的作品,时而明朗清晰,时而若隐若现,经由怎样的艺术加工转化成一个个鲜明的母亲形象,并一直伴随着儿子的创作到达彼此生命的终点。此外,由于文本中的母亲形象多是从叙述者儿子的视角呈现出来,所以本文将以作品中的母子关系为切入点逐一展开分析。通过考察母亲形象在儿子眼中的曲折变化,从起初的陌生恐惧,慢慢转化成与孤独,沉默,死亡相连的认同感,再到最终充满了理想化的情感回归,探讨作家如何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将自我以不同方式投射其中,在母亲形象及母子关系的塑造过程中逐步完成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感教育。同时,借助对母亲形象的分析,我们也将为加缪思想中的重要主题,如荒诞,流亡,误会,人与人之间的不可交流等等,赋予一些新的理解,一些更为直观生动的阐释。   总之,作品内外,母亲这一形象一直以自身独有的方式引导着加缪的写作。她艰难的活在现实世界里同时又无声地渗透在各个文本之中。我们希望以此能从一个侧面,一个新颖的角度,更加深入的触碰到作家的创作源泉和他思想进程中的独特之处。
其他文献
当代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1933-)自1985以来创作了一系列以美国西南部与墨西哥接壤的边境地带为场景的西部题材小说。《边境三部曲》,即《骏马》(1992)、《穿越》(1994)和
英语作为外语的词汇教学目前在教学方法上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偏重于显性的直接词汇教学(以“强接口理论”为理论基础)还是隐性的间接词汇教学(以“弱接口理论”为理论
学位
2007年6月8-11日,余姚,首届“中国日用小家电博览会”在这美丽的杨梅之乡隆重举行。本次展会是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余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环
词典是词和语言单位的一份清单。词典学是研究词典编纂理论与实践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具有实用性特征。  观念学(концептология)脱胎于文化学,它与诸多的学科,如
期刊
在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后,中国的饮水机行业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更新换代历程。一方面,冷热饮水机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已经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行业规范化提上了日程。另一方面,作为
期刊
辉煌与忧郁,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如果说不是完全相反,至少也是不太搭界的,但用它们来描述我对彭斯绘画的印象,却是再恰当不过了。彭斯喜欢画男人肖像,仅就题材而言,这在青年画家
本文旨在研究克里斯塔·沃尔夫在小说《茫然无处》中如何从浪漫派立场反思启蒙历史困境和思想盲区,以及反思启蒙带来的现代文明弊病。在文本分析部分,主要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