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37年河南省小学教育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j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近代化的小学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期。民国成立之后,河南省小学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1927—1937年是中国社会相对较为稳定的一个时期。通过国民革命,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为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冯玉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的重视,对这一时期河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河南教育界人士受当时“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普遍认为要挽救中国只有依靠教育,而小学教育则是基础,主张注重小学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河南省小学教育确立了“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推行“六三三”学制,在办学规模上居于全国前列。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学习科目,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特色,并开始对儿童进行近代化公民教育。受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改变了以往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注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此外,还制定了成绩考查制度,只有考试合格的学生才准许毕业。国民政府详细规定了小学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但由于师资缺乏,并没有得到严格遵守,教师资格复杂多样。河南省政府通过举办教育研究会或暑期教育讲习会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并定期对教师进行检定。这一时期师生关系得到改善,部分教师开始改变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同时学生地位上升,开始参与校政管理,师生地位日趋平等。河南教育经费取得独立后,年有增长,来源广泛。然而,省级教育经费偏重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小学教育发展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县级教育经费。河南省小学教育呈现出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道路曲折以及由旧式私塾向新式学校的过渡几个特点。各地区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直接导致小学教育发展不平衡。河南在民国时期屡次遭受战争的重创,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小学教育发展道路曲折。河南地处内陆,民风保守,旧思想、旧观念不能完全祛除,人们对新式小学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私塾教育管理的灵活性,符合民众的需要,同时弥补了新式小学校的不足。私塾与新式小学的并存是教育改革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
其他文献
石油炼制过程中所需的助剂种类繁多,常减压蒸馏装置使用的缓蚀剂(常减压缓蚀剂)用量最大。该文介绍了常减压缓蚀剂的应用与采购情况,深入分析了实现公开招标采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
小樱桃树改接大樱桃技术研究初报丁菊凤,鲁军熙(山东省烟台市科季264000)小樱桃果树在我市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较广泛,其集中产地是海阳、莱阳、栖霞等地。小樱桃果实虽有利用价值,但因其果
[目的/意义]为提高暴恐事件网络舆情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效性,实现防御性预警,夺取反恐舆论战及心理战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方法/过程]在研究暴恐事件及网络舆情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推动农村公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质量为中心,加强组织领导、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资金监管力度。根据农村公路建设的特点,从加强管理和完善养护机制等方面对农村公路
19世纪中期,中国和朝鲜由于国内政治腐败及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等因素,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传统的儒家思想虽然在中国和朝鲜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中国和朝鲜的
英国研究人员介绍了用逆转录酶(RT-PCR)和一种逆转录酶套式(RT-nPCR)PCR测定法检测猪水泡病病毒(SVDV)RNA。RT-PCR和RT-nPCR检出了SVDV的7个系统发育不同群的每一个成员,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