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语言的艺术,是对原文的再创造,翻译之难有时胜过创作。在所有文体的翻译中,最难的当数诗歌翻译,这是因为诗歌是把语言高度形象化、艺术化的结晶。译诗者不仅要努力再现原诗的思想风貌、内容特征、表现手法、艺术特点,而且还要着力再现原诗的形式、格律与节奏。因此,这就使得英诗汉译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作者力求通过“格律诗的美学价值及汉译的动态对等”的研究来证明美学理论及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对英格律诗汉译有指导意义。无论是英格律诗与美术,还是歌谣与音乐,作者以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为指导,以美学家朱光潜、毛荣贵、黄臬圻的观点为美学理论支撑,以席勒的古典美学理论为指导,使英诗汉译更具现实意义。作者以英语格律诗的汉译为切入点,从跨学科角度,研究英诗汉译过程中的关系及融合。首先,文章着眼于英格律诗与美术的融合,作者通过感悟到的英格律诗中的真实画面来探讨其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对英格律诗中颜色词汇的翻译所进行的美学和动态的分析,力求译出诗歌的多彩。其中作者独特的颜色词汇分类研究方式也是论文的一大创新。汉英两种语言有别,但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诗中呈现出的画面感和颜色也是相似的。这两个共同点可以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加深对诗歌文字的理解与感悟,并提高译文质量。作为各个时期诗歌创作的源泉及重要组成部分,歌谣体现着音乐最强音。其次,作者把歌谣与音乐学科相结合,探究歌谣中单词格、音乐韵律、(即乐谱)译成汉语文本后的汉字发音三方面的关联,这三方面又是如何最大限度的体现诗歌的音乐美和译作的乐感的,并力求对译者有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