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金融生态研究——以微信金融业务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loveste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社交网络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以第三方支付为切入点,配合众筹、基金等金融产品,渐渐显现出金融属性。此后“社交金融”日益壮大自成体系,具有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性、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生态平衡的可调节性。  在社交金融生态中,用户与金融产品之间通过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互动,社交金融用户之间通过社交圈进行互动,产品之间通过产品链进行互动。这一结构有别于传统金融生态和互联网金融生态。在传统金融生态中,金融产品与用户之间只存在点对点的互动关系,但产品之间和用户之间没有互动。在互联网金融生态中,产品之间已经形成产品链,但用户之间仍无法沟通没有互动。  因为信息流和资金流渠道更多,社交金融生态结构更复杂,更能抵御系统性风险。更重要的是,社交网络还具有实名化的发展趋势。这意味着社交金融生态中线上线下的联动,无需切换身份,这不仅更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习惯和要求,同时也说明社交金融生态优于传统金融生态和互联网金融生态。  与传统金融生态和互联网金融生态相比,社交金融生态面临更高的操作技术风险、数据泄漏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但由于社交金融生态中信息更加透明,因此伴随着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的信誉风险和信用风险也因此降低了。在这种有高有低、并可能相互转化的风险水平下,政府针对社交金融,也应该采取系统的全局监管模式。例如,因为社交金融的主体千变万化,监管的重点应落在社交金融生态的客体(资金流和信息流)上。
其他文献
俄罗斯与中国不但是睦邻友好国家,更是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大国。两国现今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且具有着十分广阔的土地面积与自然资源。如今,俄罗斯与中国已成为相互的最大贸易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终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最根本区别。然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阶段,却出现分配收入差距并有逐步扩大的现象。过大的收入差
通过对移动学习的基本概念、学习模式和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的介绍,分析了移动学习对通信企业学习文化的影响,阐述了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的利弊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法,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主要是以美国、西欧和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但是这几年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对外直接投
中国的经济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政府也已提出了201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经济目标。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全面向纵深化方向发展。金融市场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不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