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社交网络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以第三方支付为切入点,配合众筹、基金等金融产品,渐渐显现出金融属性。此后“社交金融”日益壮大自成体系,具有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性、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生态平衡的可调节性。 在社交金融生态中,用户与金融产品之间通过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互动,社交金融用户之间通过社交圈进行互动,产品之间通过产品链进行互动。这一结构有别于传统金融生态和互联网金融生态。在传统金融生态中,金融产品与用户之间只存在点对点的互动关系,但产品之间和用户之间没有互动。在互联网金融生态中,产品之间已经形成产品链,但用户之间仍无法沟通没有互动。 因为信息流和资金流渠道更多,社交金融生态结构更复杂,更能抵御系统性风险。更重要的是,社交网络还具有实名化的发展趋势。这意味着社交金融生态中线上线下的联动,无需切换身份,这不仅更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习惯和要求,同时也说明社交金融生态优于传统金融生态和互联网金融生态。 与传统金融生态和互联网金融生态相比,社交金融生态面临更高的操作技术风险、数据泄漏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但由于社交金融生态中信息更加透明,因此伴随着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的信誉风险和信用风险也因此降低了。在这种有高有低、并可能相互转化的风险水平下,政府针对社交金融,也应该采取系统的全局监管模式。例如,因为社交金融的主体千变万化,监管的重点应落在社交金融生态的客体(资金流和信息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