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每个个体在其生命历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的一种情绪。而关于抑郁个体情绪认知,也成为心理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该问题的实验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情绪Stroop范式,另一种是遮蔽技术。关于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理论阐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Beck的抑郁认知模型。该理论认为,个体对事物错误、歪曲的认知观念导致了抑郁的出现。首先,认知易感性表现为一些功能失调观念;其次,功能失调观念导致或启动个体潜在的自我消极图式,对事物进行消极的、歪曲的认知。这种消极的自我图式,体现了一种歪曲的信息加工方式,是一种易感因素,会最终导致临床躯体障碍、动力减退、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状。这些症状反过来又导致消极观念增多,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并呈不断恶化的趋势。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已有的研究主要沿着两条思路展开:一是关于抑郁个体情绪认知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是有关抑郁个体情绪认知调节策略的采用。前者主要关注影响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外部和内部因素,而后者则主要涉及干预情绪认知策略的探索。尽管研究者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探讨,但是有关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的研究尚未涉及,并且在探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调节策略中也存在困惑,结果不尽一致,需要进一步论证。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机制以及干预策略,本文分四个研究七个实验展开探索,论文研究的整体框架如下:第一部分为文献资料综述,系统回顾了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阐释了主要理论及有代表性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研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设想与理论假设。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共包括四个研究七个实验。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研究了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特点,结果表明抑郁个体倾向于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加工,并且抑郁个体的认知图式影响对情绪刺激的加工;发现在抑郁个体认知加工过程中,执行和抑制功能都在起作用。其次,探讨了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机制,结果发现,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机制应该是自动提取的过程,或者是无意识提取的过程。再次,探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脑机制,结果表明,抑郁组与正常组在识别情绪词语中的ERP成分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尤其是抑郁组的P490波幅低于正常组,这意味着抑郁个体对情绪词语的体验具有异常;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负性词语在前额区的N250与正常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宽大的负性波。最后,运用情绪启动和定向遗忘范式探讨了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情绪对抑郁个体的情绪认知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同时发现,定向遗忘显著影响了抑郁个体的情绪认知,改变了抑郁个体负性自动思维的认知偏向,有利于个体逐渐形成对正性刺激的合理再认。第三部分是总讨论,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对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特征、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机制、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脑机制以及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干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研究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新看法。第四部分为研究展望,从考察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比较以及干预手段等方面对未来抑郁个体情绪认知的研究提出了有益的展望。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反演思想,利用电路图反演原理对现有存在的进口设备进行故障维修的软件平台,提出的电路板反演中点线技术就是对于PCB的数字图像处理和图像检测为理论基础进行探讨,以此来解决圆形器件及线路的检查。这对于实际解决先进电气设备的故障问题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555定时器一课中的应用,从面包板电路实验、仿真电路实验在课前、课上、课后的应用,归纳总结恰当的电路实验对理论课学习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的:明确肺脏超声(LUS)在判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病情程度及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疗效的价值,并探索LUS评分在RDS的量化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
本文结合应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改革电路实验的实践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希望能够给以后的实验活动提供必要的保证。
目的 探究营养护理、康复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对于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
本文针对PT二次回路N线多点接地的实际特性,对PT二次电压降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本文主要是针对电路在布线阶段出现的电气故障进行分析,并应用断电故障检测法和电动机正反转Y-△降压起动电路实例进行检测诊断,希望能够找出发生故障的原因,找到故障所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