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小血管炎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ANCA是其血清学诊断工具,以酒精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为底物,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可分为胞浆型(cytoplasmic,c-ANCA)和环核型(perinuclear,p-ANCA),其主要靶抗原分别为蛋白酶3(proteinase 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其中c-ANCA/PR3-ANCA主要见于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患者,而p-ANCA/MPO-ANCA则主要见于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患者。MPA是中国最常见的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抗MPO抗体被认为是MPA诊断的重要血清学标记物,但是其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清楚。MPO是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主要氧化酶之一,血浆铜蓝蛋白是MPO的生理抑制剂。抗MPO抗体、血浆铜蓝蛋白和MPO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MPA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用亲和层析提取的原发MPA患者抗MPO抗体对MPO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研究MPO、铜蓝蛋白和抗MPO抗体之间的关系,以期对MPA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实验方法]11例患者血浆均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8年10月—2006年4月收治的抗MPO抗体阳性的原发性MPA患者,12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清作为正常对照。应用蛋白G亲合层析的方法纯化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应用MPO亲和层析柱纯化IgG中的抗MPO抗体,应用高度纯化的人中性粒细胞MPO在0.127mg/ml联大茴香胺,0.001%过氧化氢条件下建立稳定的酶反应体系。分别测定在不同浓度的患者抗MPO抗体、铜蓝蛋白和正常人IgG存在条件下MPO的酶氧化活性,并比较MPA患者的抗MPO抗体和铜蓝蛋白抑制MPO的酶氧化活性的差异。应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一步测定抗MPO抗体、铜蓝蛋白和MPO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同等条件下,MPO的酶氧化活性的下降=30%视为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1.应用终浓度为40ng/ml的MPO建立稳定的210μl容积的酶反应体系,米氏常数(Km)为0.705mM。2.11名MPA患者中有7名患者的抗MPO抗体能够以非竞争性抑制的方式剂量依赖性的抑制MPO的活性。平均抑制率为32%,平均抑制常数(Ki)为0.124mg/ml(Dixon plot作图法)。3.铜蓝蛋白能够以竞争性抑制的方式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MPO的活性。平均抑制率为75%,平均抑制常数(Ki)为0.547 mg/ml(Dixon plot作图法)。4.抗MPO抗体能够抑制MPO和铜蓝蛋白之间的结合,最大抑制率可达到75.4±11.6%。[结论]1.大多数MPA患者的抗MPO抗体能够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非竞争性的抑制MPO的氧化活性,与MPO的生理抑制剂铜蓝蛋白抑制方式不同。2.抗MPO抗体可以抑制MPO和铜蓝蛋白的结合。3.抗MPO抗体的上述作用可能与原发性MPA的发病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