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的“大学观”是高中生对于大学的基本看法或观点,是其基于外界信息支持所形成的对大学的认识和理解。大学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让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的更有意义和效率,不仅对学生个人意义重大,而且有助于整个国家人才资源素质的提升。在诸多影响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中,高中生所持有的“大学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大学持有怎样的认知和理解,构建了怎样的信息基础和动机态度等,都会影响他们大学期间的实际行为。所以,了解高中生对大学的认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合理的大学观,有助于他们在未来更好地设计和实践自己的大学生活。此外,高中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大学观对改善大学和中学之间衔接不利的现状也有重要意义。总之,对高中生这一群体加强关注,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质量,应该引起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M校高一5人、高二10人、高三15人的座谈,以及对M校10位高三学生和N校4位大一新生的深度访谈,考察了高中生“大学观”的各个方面。座谈会呈现出了高中生的“大学观概况”;深度访谈则集中展现出高中生“大学观”的三方面核心内容:一是高中生对大学学习的认识,包括学习动机、对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的了解、大学学习的内容及考试、大学的教学及师生关系等;二是高中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以及大学生活认知的来源;三是高中生对大学人际关系的认识,包括友情和爱情等。立足于小组座谈和个体访谈,本文归纳出高中生“大学观”所具有的特点:一是对大学的总体评价很美好,但更关注物质环境而非精神文化层面;二是认为学习动力会降低,对目标院校及专业均缺乏了解;三是对社团活动和业余生活充满期待;四是更关注爱情而非友情,向往自由却理解片面。通过对N校4位大一新生的访谈得知,“想象的大学”与“现实的大学”迥然不同:他们总体感觉心理落差大,学习方面不适应:生活上更自由但也常感觉迷茫和空虚;业余生活更丰富但能力精力成为问题;友情更考验自身的主动性和人际魅力;师生关系敬而远之不能尽如人意。在展示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高中生“大学观”存在不足的原因:一是高中生自身独立生活能力较弱且信息意识不足;二是家庭教育及亲子沟通不足;三是高中相关教育的不完善;四是大学缺乏信息传递意识。为了帮助高中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观”,高中生应认识到树立正确“大学观”的意义;家庭应该为高中生构建“大学观”提供更多的帮助;高中应该增强信息传递的意识和能力;大学应多途径向高中提供相关信息。高中生的大学观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如果能够引起高中生及家庭、高中及大学的关注,其现状无疑会得到较大的改善。除了个体和家庭努力之外,高中方面应该主动承担信息传递的责任,大学也应改善以往的“高姿态”,为高中生提供足够优质的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