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大量老旧在役梁桥由于抗震设计缺陷和构件老化等问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抗震隐患,危及交通安全。从桥梁震害的调查可知,碰撞效应是加剧梁桥震害的主要原因。为了对在役梁桥进行抗震能力提升改造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影响在役梁桥抗震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及有效的抑碰减震措施。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三种碰撞刚度计算理论,对碰撞单元碰撞刚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量老旧在役梁桥由于抗震设计缺陷和构件老化等问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抗震隐患,危及交通安全。从桥梁震害的调查可知,碰撞效应是加剧梁桥震害的主要原因。为了对在役梁桥进行抗震能力提升改造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影响在役梁桥抗震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及有效的抑碰减震措施。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三种碰撞刚度计算理论,对碰撞单元碰撞刚度、阻尼和初始间隙进行参数分析,并对比了考虑碰撞梁桥与无碰撞梁桥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碰撞单元的参数对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不同,且考虑碰撞效应会加剧结构的地震响应。(2)以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和三个非线性参数(屈服力、屈服位移、水平等效刚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役隔震梁桥的动力响应以及参数影响,结果表明:隔震处理能有效保护下部结构,但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有所增强,非线性参数取值对支座的耗能能力、桥墩的动力响应以及联间碰撞的影响显著。(3)分别通过改变墩高和LRB支座参数的方式建立了周期比(0.5-1.0)不同的非隔震、隔震梁桥,研究了周期比对在役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隔震前后周期比的变化率与隔震效果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周期比较小时对结构十分不利,但对其进行隔震处理后抗震能力的提升更明显。(4)针对非隔震、隔震以及周期比(0.5-1.0)不同的在役梁桥结构,并以联间碰撞和落梁为研究指标,研究了三种减震装置性能参数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并总结出参数的合理取值以及有效的减震方案,研究表明:对于在役非隔震梁桥,Lock-up装置在强震中能增强墩梁约束,缩短自振周期,参考速度决定了锁定效果。对于在役隔震梁桥,在邻梁处合理设置粘滞阻尼器与在桥台处合理设置钢绞线限位拉索均能达到一定的抑碰及放落梁效果。对于周期比较小的隔震梁桥,仅在单一位置设置减震装置存在缺陷,采用阻尼器和限位拉索组合的减震方案对防止桥台处落梁最有效,而全部设置粘滞阻尼器的方案则能全面提升结构的抗震能力。(5)介绍了IDA分析方法及地震易损性理论,定义了四种损伤指标以及界限的取值,采用概率分析方法对是否考虑碰撞效应影响的在役梁桥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谱加速度SA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时的回归分析结果较好。不考虑碰撞效应对关于支座变形和桥墩延性变形的抗震能力分析更为保守;地震强度较大时,对桥墩抗剪能力分析应考虑碰撞效应的影响。
其他文献
GCr15高碳铬轴承钢作为最典型的轴承钢,具有高疲劳强度、高硬度和耐磨性、良好的冲击韧性和尺寸稳定性等优良的力学性能。GCr15轴承钢主要被用作制备滚动轴承和滚动环等重要基础件,轴承被喻为“设备的关节”,广泛应用于公路交通工具、精密设备、高铁动车、航空航天和大型能源机械等各个重要产业和领域。轴承钢组织和性能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设备的安全和效率,提升GCr15的性能将促进高端轴承产业的发展,从而极大地
随着我国工业化产业升级,国家大力提倡更加经济、便捷、环保的的装配式建筑。近些年来,我国在装配式结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装配式节点施工精度不够、预制构件不易运输、抗震设计不满足要求等问题依旧很突出。针对以往研究问题,遂开展关于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探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的工程实用性,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节点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试验依据与参考。通
随着我国工业化高速发展,矿产资源大量消耗,作为选矿后废弃物的铁尾矿砂石材料,是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铁尾矿堆积量大,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综合利用率低等特点,本研究成功将其应用到沥青混合料中,既减少了天然集料的使用,又大量消耗堆存的铁尾矿,对节约型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对铁尾矿表观形貌、密度、吸水率、力学指标等基本性质进行试验研究,通过ICP-MS质谱
水泥基体内微裂纹难以进行检测与修复,直至出现在表面。基于生物仿生学自修复原理,微胶囊与微生物自修复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微胶囊中粘结剂能够在短期内修复内部微裂纹,在改善水泥基体强度与孔结构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修复效果,但对于二次开裂及表面裂缝修复效果欠佳。好氧菌在修复基体表面裂缝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微生物代谢活动缓慢无法在裂缝产生时及时发挥作用,而且裂缝深处氧气含量少导致修复效果欠佳。基于微胶
快速路所具有的速度快、流量大等特点使其成为大、特大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骨架。在快速路管控方面,匝道调节是最有效的控制方式。但我国很多城市快速路位于中心城区,和城市其它道路紧密连接,较少考虑入口匝道上游衔接交叉口交通需求的匝道调节易造成一般城市道路拥堵;不考虑出口匝道下游交叉口交通状态则易造成出口匝道排队过长影响主线正常通行,因此将匝道与衔接交叉口作为一体化系统研究快速路协调控制,以达到提高区域通行效
交通事故是造成道路交通特别是城市快速路拥堵从而降低其通行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通勤等需求较高时段尤为严重。作为大和特大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路的相对封闭性导致事故处理难度加大,车辆可供选择路径有限,事故影响范围扩大,快速与大容量等特点不能发挥出来。考虑到快速路相邻匝道间距离较短,单匝道调节和主线限速效果有限,事故下的多匝道协调控制成为主要手段。现有的多入口匝道协调控制模型存在反馈
桥梁是现代社会交通的生命线,在地震灾害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处于恶劣环境中的桥梁,受到环境、施工及人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桥墩存在严重的钢筋锈蚀问题,有必要研究水平荷载作用角度、钢筋锈蚀程度和锈蚀位置、轴压比等因素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易损性进行分析。为研究水平荷载作用角度、钢筋锈蚀程度和锈蚀位置、轴压比等因素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制作了9个锈蚀钢筋
近年来,随着玄武岩纤维制造工艺的提升,将其与水泥基材料组合得到了良好的增强效果。目前,玄武岩纤维的耐碱性存在争议,当其作为增强材料应用于水泥基材中时,会面临长期处于水泥基碱环境的问题,若无良好的耐碱性,则会遭到水泥碱环境的侵蚀,使得纤维拉伸能力下降,进而降低对水泥基材的增强效果,并对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因此,在了解玄武岩纤维拉伸性能的基础上,研究玄武岩纤维的耐碱性及其对水泥基材的长期增强效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交通事业也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多雨地区或蓄滞洪区公路路基滑坡、冲刷等水毁问题比较常见,这对公路建设、交通运营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公路路基边坡水毁与防护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路基边坡水毁资料的分析,从影响边坡冲刷的因素出发,充分考虑了水力和土质对路基边坡冲刷侵蚀的影响,同时通过软件仿真与模型试验对路基边坡
重金属污染土修复是近些年环境治理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尾矿区、制革和电镀等工业区附近的土壤,其所含重金属成分复杂,往往是多种重金属共同污染,且含量较高。电动法因可实现土中离子的定向移动,且具有操作简单、修复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研究,但聚焦效应、重金属去除率分布不均匀等缺陷是电动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电动法的缺陷,提出以电动原理为基础的化学联用法。首先明确电动法在修复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