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穿透物质环境坚硬的外壳,使隐藏在其中的可能性凸现出来,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必须思考的问题。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阿里夫·德里克的全球资本主义批判思想,作为对当前全球化的一种左派反映,它强调要历史地理解全球化,并把全球化理解为资本主义新的阶段,即“全球资本主义”阶段。他从“新的国际劳动分工”角度把当前的资本主义阶段概括为七个方面的特征,并提出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抽象”这个关键论点。德里克强调,全球资本主义时代是“弹性生产”的时代,由于新技术赋予资本和生产以空前的流动性,因而生产的定位似乎处于一个永恒不断地流动状态,这为资本对抗劳动力寻求最大利益的同时也摆脱了对资本活动的社会和政治干涉。这种“弹性”使资本主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资本霸权在更多的地域和领域得到扩展,变得更频繁、更隐蔽、更模糊,形成更宽广、更纵深、更强大的立体网络状的霸权结构。 德里克在批判全球资本主义带来的新形式的霸权的同时,把它作为“解放政治”的具体的历史语境。他强调,一种解放政治如果可能的话,那它必然是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替代。围绕这个问题,德里克用具有同样“两可性”的“后革命”、“后社会主义”等术语勾画出一种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解放议程。德里克将当前的形势用“后革命”来概括,是复杂语境的产物。他提出的“后革命”具有双关的特征,一方面它指认后殖民的“反”革命立场,另一方面暗示革命本身进入一种新的条件,因此必须以新的形式展示,后者是其“重新发明革命”的含义,即在全球资本主义条件下重构社会关系。为重构全球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关系,德里克提出了两种后革命策略:整体的“文化革命”和具体的“地域”革命。这种具体的“地域”革命将以具体斗争形式解决它的不平等和压迫问题,同时作为对全球资本主义抵抗场所。德里克所构想的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解放议程遭遇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实际境遇,基于德里克长时间的中国史研究,他从中国革命的历史中捕获了一种灵活政治的视角,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这种独特的理解使得德里克跳出西方学者的意识形态背景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极为独特的“后社会主义”理解,并把它视为“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主义”之理论启示和实际范式。 德里克的“弹性生产”、“后革命”理论,以及对“后社会主义”的理解,对全球资本主义的多样霸权的批判和新的社会主义构想,使人们更深刻地透视了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图景,看到了多样化的主体在跨国资本霸权下的生存境遇,进而也更感受到批判资本主义霸权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生命力。同时,德里克的思想对中国反对资本主义全球霸权、塑造有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