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泪腺腺样囊性癌(LACC)是最常见的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在泪腺肿瘤中,仅次于多形性腺瘤,占29%。由于LACC具有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易转移等生物学特点,目前对LACC的治疗主要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但该方法对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控制尚不理想。微小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的m RNA碱基配对,使m RNA降解或抑制m RNA的翻译,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已有报道mi R-126作为抑癌因子,在多种肿瘤中均有下调,其抑制作用及机制在肺癌、乳腺癌、胃癌等中均得到证实,但在LACC中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mi R-126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和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首先,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 R-126在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株ACC-M和低转移株ACC-2细胞中的差异表达;然后构建pc DNA3/pri-mi R-126质粒、p Silencer/antigo-mi R-126质粒,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种质粒的有效性,同时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的转染效率;之后,在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中,过表达或封闭mi R-126后,通过MTT、细胞集落形成、迁移与侵袭实验检测ACC-M细胞表型的变化;最后,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VEGF-A为mi R-126的候选靶基因,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在mi R-126水平不同的ACC-M各组细胞中靶基因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i R-126在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株ACC-M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低转移株ACC-2;转染质粒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证明转染成功;分别转染过表达mi R-126或封闭mi R-126质粒,通过q RT-PCR发现ACC-M细胞中mi R-126的表达水平出现明显提高或下降;在ACC-M细胞中,过表达mi R-126增强其功能后,细胞生长活性下降,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降低,迁移与侵袭能力亦明显下降,而封闭mi R-126后则结果相反;通过生物信息学对靶基因筛选,结果表明,VEGF-A为mi R-126的候选靶基因,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i R-126能够影响VEGF-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mi R-126在腺样囊性癌细胞中低表达;在ACC-M细胞中,过表达mi R-126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而且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i R-126与VEGF-A存在负性调控作用。通过阐明mi R-126在腺样囊性癌中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对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LAC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