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首诊AIDS 患者的病例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讨重庆市AIDS 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检索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市唯一一家收治AIDS的定点医院)1995年12月~2008年12月AIDS 患者的病例档案,对AIDS 首诊住院患者的病例档案进行归类整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等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其中临床实验室检测信息指标包括:艾滋病病毒抗体(HIVAB)、辅助性诱导T 淋巴细胞和病原体感染。资料整理和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7.0软件。
结果:从1995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首诊AIDS确诊患者共228例,其中1995年为1例,2008年为91例;病例以重庆市区及邻近的区县为主(占78.51[%]);男女比例为2.30:1;30~50岁占72.81[%],年龄最小为7个月,最大为92岁;异性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70.18[%]),其次为静脉吸毒(12.72[%]);临床以机会性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其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占60.53[%](138/228),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占57.90[%](132/228);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占46.93[%](107/228);临床检验中CD4+T 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 140例、50~200个/μl 70例、200个/μl 18例,而绝大多数患者其CD4+/CD8+的比值均在>0 而<0.5 之间;有83 名患者在首诊住院期间检测了病毒载量和CD4+T 淋巴细胞,经统计分析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首诊时VL 越高,CD4+T 淋巴细胞越低。
结论:重庆地区艾滋病疫情呈加速上升趋势,应当加大市区及邻近区县青壮年人群的AIDS/HIV 控制力度,重视异性性传播的干预;患者第一次入院多因机会性感染就诊,临床医生必须提高AIDS/HIV的警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