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其发生率居高不下,若没有及时予以治疗,将可能导致癌前病变,甚至胃癌的发生。目前西医治疗主要目的为抑酸护胃、抗Hp、促胃动力、防止异型增生及对症处理等。虽然短期疗效显著,但在停药以后存在容易复发,副作用明显,反复治疗疗效欠佳,经济负担相对重等缺点。劳绍贤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及岭南名医,从事脾胃消化疾病的医、教、研工作多年,博采众家之长,临床衷中参西,在临证诊治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辨证论治岭南地区慢性胃炎患者颇有心得。本研究为劳绍贤教授经验的二次总结,通过收集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病例,运用电脑软件对劳教授为患者开处的中药饮片处方所用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药物性味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处方用药特点,再与既往劳绍贤教授自我总结的经验对比,发现其中的变化。最终达到推广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的目的。
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名医门诊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病例292例次,经剔除后纳入研究270例,270张处方,所用中药118味。将所搜集的数据录入电脑后,运用MicrosoftOfficeExcel365办公软件、IBMSPSSstatistic26.0统计软件、IBMSPSSModelerSubscriptionV1.0数据挖掘软件以及R3.6.2、RStudio1.2.5033编程软件等,对劳教授为患者开处的中药饮片处方所用药物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并通过对药物类别、性味及归经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处方用药特点;同时对所收集的患者辩证分型进行分析,观察所搜集慢性胃炎患者的辨证分型规律。完成上述工作后,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劳绍贤教授的著作及其学生发表的相关论文,总结劳绍贤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同时与既往劳绍贤教授自我总结的经验相对比,发掘其中的变化与创新点。
结果
纳入研究并符合标准的270例患者就诊信息经统计处理后得出以下结论:
1.频数排前10的症状主要有:嗳气、胀满、隐痛、难以入睡、餐后胀闷感、不成型软便、口干口苦、眠浅易醒、烧心及反酸。证型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湿热证、气滞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
2.使用频次排前14位的中药分别为陈皮、紫苏梗、半夏、木香、甘草、柿蒂、救必应、槟榔、枳实、厚朴、藿香、肿节风、延胡索、石菖蒲。使用频率位居前列的中药类别有理气药、清热药、化湿药、补虚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
3.所用药物药味频次前三的分别为辛、苦及甘;药性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温、寒、平、凉、热;归经频次前五的分别为归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及肝经。
4.通过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当聚为3类时,可得出以下三个聚类方:C1:赤芍、柴胡、地榆、蒲公英、槟榔、枳实、柿蒂、丹参、珍珠母、黄芩、香附;C2:延胡索、郁金、救必应、藿香、佩兰、半夏、厚朴、紫苏梗、木香、陈皮、猫爪草、桔梗、栀子、防风、石菖蒲、远志、豆蔻;C3:党参、白术、石斛、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肿节风、姜黄、薏苡仁、鹿衔草、漏芦、仙鹤草、夏枯草、合欢皮、甘草、鸡内金、芦根。而聚到14类之后,基本达到稳定,此聚类结果较合理。
5.通过高频用药网络图,可以得出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开处的处方以陈皮、紫苏梗、木香为核心,治以理气和胃。次核心药物为半夏、甘草、柿蒂、救必应、槟榔、枳实、厚朴,治以理气消滞,清热燥湿。强关联药对有半夏-厚朴,藿香-半夏,半夏-佩兰等;强关联药组有半夏-厚朴-紫苏梗、半夏-厚朴-陈皮、半夏-厚朴-木香、紫苏梗-槟榔-木香-陈皮、半夏-厚朴-紫苏梗-陈皮、紫苏梗-厚朴-木香-半夏-陈皮、半夏-厚朴-木香-紫苏梗-陈皮等。
结论
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核心思想为“通达气机为要”,遣方用药以陈皮、紫苏梗、木香三味作为核心,再根据证型及症状进行加减变化,所拟处方寒温并用,无明显寒热偏性。在用药方面,劳绍贤教授所用最多的药物为理气药,其药多辛温,符合其学术思想,切合慢性胃炎发生的病因病机。临证治疗时劳绍贤教授重视脾胃肺三脏,此三脏属中上二焦,对津液生成与输布有重要的作用。在临证治疗慢性胃炎时,结合岭南地区人群体质特点提出“湿热与滞、瘀、毒互结”的病机特点,针对湿热证患者提出“祛湿以理脾,清热以防变”的辨治思想,同时对于慢性胃炎以腹胀为主症者,主张“治胀以理气为要,除满以降逆为先”。劳绍贤教授临床多年,门诊患者十之八九为慢性胃炎而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劳绍贤教授自我总结的治疗慢性胃炎经验相比,确有发展及变化之处,其用药经验已成为一个体系,对临床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其发生率居高不下,若没有及时予以治疗,将可能导致癌前病变,甚至胃癌的发生。目前西医治疗主要目的为抑酸护胃、抗Hp、促胃动力、防止异型增生及对症处理等。虽然短期疗效显著,但在停药以后存在容易复发,副作用明显,反复治疗疗效欠佳,经济负担相对重等缺点。劳绍贤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及岭南名医,从事脾胃消化疾病的医、教、研工作多年,博采众家之长,临床衷中参西,在临证诊治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辨证论治岭南地区慢性胃炎患者颇有心得。本研究为劳绍贤教授经验的二次总结,通过收集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病例,运用电脑软件对劳教授为患者开处的中药饮片处方所用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药物性味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处方用药特点,再与既往劳绍贤教授自我总结的经验对比,发现其中的变化。最终达到推广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的目的。
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名医门诊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病例292例次,经剔除后纳入研究270例,270张处方,所用中药118味。将所搜集的数据录入电脑后,运用MicrosoftOfficeExcel365办公软件、IBMSPSSstatistic26.0统计软件、IBMSPSSModelerSubscriptionV1.0数据挖掘软件以及R3.6.2、RStudio1.2.5033编程软件等,对劳教授为患者开处的中药饮片处方所用药物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并通过对药物类别、性味及归经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处方用药特点;同时对所收集的患者辩证分型进行分析,观察所搜集慢性胃炎患者的辨证分型规律。完成上述工作后,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劳绍贤教授的著作及其学生发表的相关论文,总结劳绍贤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同时与既往劳绍贤教授自我总结的经验相对比,发掘其中的变化与创新点。
结果
纳入研究并符合标准的270例患者就诊信息经统计处理后得出以下结论:
1.频数排前10的症状主要有:嗳气、胀满、隐痛、难以入睡、餐后胀闷感、不成型软便、口干口苦、眠浅易醒、烧心及反酸。证型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湿热证、气滞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
2.使用频次排前14位的中药分别为陈皮、紫苏梗、半夏、木香、甘草、柿蒂、救必应、槟榔、枳实、厚朴、藿香、肿节风、延胡索、石菖蒲。使用频率位居前列的中药类别有理气药、清热药、化湿药、补虚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
3.所用药物药味频次前三的分别为辛、苦及甘;药性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温、寒、平、凉、热;归经频次前五的分别为归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及肝经。
4.通过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当聚为3类时,可得出以下三个聚类方:C1:赤芍、柴胡、地榆、蒲公英、槟榔、枳实、柿蒂、丹参、珍珠母、黄芩、香附;C2:延胡索、郁金、救必应、藿香、佩兰、半夏、厚朴、紫苏梗、木香、陈皮、猫爪草、桔梗、栀子、防风、石菖蒲、远志、豆蔻;C3:党参、白术、石斛、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肿节风、姜黄、薏苡仁、鹿衔草、漏芦、仙鹤草、夏枯草、合欢皮、甘草、鸡内金、芦根。而聚到14类之后,基本达到稳定,此聚类结果较合理。
5.通过高频用药网络图,可以得出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开处的处方以陈皮、紫苏梗、木香为核心,治以理气和胃。次核心药物为半夏、甘草、柿蒂、救必应、槟榔、枳实、厚朴,治以理气消滞,清热燥湿。强关联药对有半夏-厚朴,藿香-半夏,半夏-佩兰等;强关联药组有半夏-厚朴-紫苏梗、半夏-厚朴-陈皮、半夏-厚朴-木香、紫苏梗-槟榔-木香-陈皮、半夏-厚朴-紫苏梗-陈皮、紫苏梗-厚朴-木香-半夏-陈皮、半夏-厚朴-木香-紫苏梗-陈皮等。
结论
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核心思想为“通达气机为要”,遣方用药以陈皮、紫苏梗、木香三味作为核心,再根据证型及症状进行加减变化,所拟处方寒温并用,无明显寒热偏性。在用药方面,劳绍贤教授所用最多的药物为理气药,其药多辛温,符合其学术思想,切合慢性胃炎发生的病因病机。临证治疗时劳绍贤教授重视脾胃肺三脏,此三脏属中上二焦,对津液生成与输布有重要的作用。在临证治疗慢性胃炎时,结合岭南地区人群体质特点提出“湿热与滞、瘀、毒互结”的病机特点,针对湿热证患者提出“祛湿以理脾,清热以防变”的辨治思想,同时对于慢性胃炎以腹胀为主症者,主张“治胀以理气为要,除满以降逆为先”。劳绍贤教授临床多年,门诊患者十之八九为慢性胃炎而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劳绍贤教授自我总结的治疗慢性胃炎经验相比,确有发展及变化之处,其用药经验已成为一个体系,对临床有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