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名医劳绍贤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分析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6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其发生率居高不下,若没有及时予以治疗,将可能导致癌前病变,甚至胃癌的发生。目前西医治疗主要目的为抑酸护胃、抗Hp、促胃动力、防止异型增生及对症处理等。虽然短期疗效显著,但在停药以后存在容易复发,副作用明显,反复治疗疗效欠佳,经济负担相对重等缺点。劳绍贤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及岭南名医,从事脾胃消化疾病的医、教、研工作多年,博采众家之长,临床衷中参西,在临证诊治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辨证论治岭南地区慢性胃炎患者颇有心得。本研究为劳绍贤教授经验的二次总结,通过收集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病例,运用电脑软件对劳教授为患者开处的中药饮片处方所用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药物性味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处方用药特点,再与既往劳绍贤教授自我总结的经验对比,发现其中的变化。最终达到推广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的目的。
  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名医门诊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病例292例次,经剔除后纳入研究270例,270张处方,所用中药118味。将所搜集的数据录入电脑后,运用MicrosoftOfficeExcel365办公软件、IBMSPSSstatistic26.0统计软件、IBMSPSSModelerSubscriptionV1.0数据挖掘软件以及R3.6.2、RStudio1.2.5033编程软件等,对劳教授为患者开处的中药饮片处方所用药物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并通过对药物类别、性味及归经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处方用药特点;同时对所收集的患者辩证分型进行分析,观察所搜集慢性胃炎患者的辨证分型规律。完成上述工作后,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劳绍贤教授的著作及其学生发表的相关论文,总结劳绍贤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同时与既往劳绍贤教授自我总结的经验相对比,发掘其中的变化与创新点。
  结果
  纳入研究并符合标准的270例患者就诊信息经统计处理后得出以下结论:
  1.频数排前10的症状主要有:嗳气、胀满、隐痛、难以入睡、餐后胀闷感、不成型软便、口干口苦、眠浅易醒、烧心及反酸。证型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湿热证、气滞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
  2.使用频次排前14位的中药分别为陈皮、紫苏梗、半夏、木香、甘草、柿蒂、救必应、槟榔、枳实、厚朴、藿香、肿节风、延胡索、石菖蒲。使用频率位居前列的中药类别有理气药、清热药、化湿药、补虚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
  3.所用药物药味频次前三的分别为辛、苦及甘;药性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温、寒、平、凉、热;归经频次前五的分别为归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及肝经。
  4.通过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当聚为3类时,可得出以下三个聚类方:C1:赤芍、柴胡、地榆、蒲公英、槟榔、枳实、柿蒂、丹参、珍珠母、黄芩、香附;C2:延胡索、郁金、救必应、藿香、佩兰、半夏、厚朴、紫苏梗、木香、陈皮、猫爪草、桔梗、栀子、防风、石菖蒲、远志、豆蔻;C3:党参、白术、石斛、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肿节风、姜黄、薏苡仁、鹿衔草、漏芦、仙鹤草、夏枯草、合欢皮、甘草、鸡内金、芦根。而聚到14类之后,基本达到稳定,此聚类结果较合理。
  5.通过高频用药网络图,可以得出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开处的处方以陈皮、紫苏梗、木香为核心,治以理气和胃。次核心药物为半夏、甘草、柿蒂、救必应、槟榔、枳实、厚朴,治以理气消滞,清热燥湿。强关联药对有半夏-厚朴,藿香-半夏,半夏-佩兰等;强关联药组有半夏-厚朴-紫苏梗、半夏-厚朴-陈皮、半夏-厚朴-木香、紫苏梗-槟榔-木香-陈皮、半夏-厚朴-紫苏梗-陈皮、紫苏梗-厚朴-木香-半夏-陈皮、半夏-厚朴-木香-紫苏梗-陈皮等。
  结论
  劳绍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核心思想为“通达气机为要”,遣方用药以陈皮、紫苏梗、木香三味作为核心,再根据证型及症状进行加减变化,所拟处方寒温并用,无明显寒热偏性。在用药方面,劳绍贤教授所用最多的药物为理气药,其药多辛温,符合其学术思想,切合慢性胃炎发生的病因病机。临证治疗时劳绍贤教授重视脾胃肺三脏,此三脏属中上二焦,对津液生成与输布有重要的作用。在临证治疗慢性胃炎时,结合岭南地区人群体质特点提出“湿热与滞、瘀、毒互结”的病机特点,针对湿热证患者提出“祛湿以理脾,清热以防变”的辨治思想,同时对于慢性胃炎以腹胀为主症者,主张“治胀以理气为要,除满以降逆为先”。劳绍贤教授临床多年,门诊患者十之八九为慢性胃炎而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劳绍贤教授自我总结的治疗慢性胃炎经验相比,确有发展及变化之处,其用药经验已成为一个体系,对临床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寻常型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累及全身的系统性皮肤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寻常型银屑病病人的问卷调查,对其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病程等)、发病与加重季节、病情分期、诱因、舌苔、皮损分布、脉象等关键四诊状况进行收集,同时初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人格类型,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人格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寻常型银屑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方法: 
目的:  桂枝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有“群方之首”之誉;在《温病条辨》里,首方亦为桂枝汤,但桂枝汤复方整体属性偏温,运用于温病唯恐失治误治,加重病情。桂枝汤能否应用于温病,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发现,以“桂枝汤”为主题词搜索,找到6607条结果;以“桂枝汤”并“温病”为主题词搜索,仅得到183条结果,其中关于古籍的思想、方证探讨就有过半,涉及到现代医家
学位
目的:  观察加味杏苏散治疗凉燥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以及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作用机制。  方法:  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收集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服用加味杏苏散、杏苏散、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用药疗程为7天,记录各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视觉模拟评分、咳嗽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并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运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  2.通过BATMAN-TCM
学位
目的:  观察评估喘可治注射液对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中医证候积分、CAT评分、mMRC的影响,科学评价该药物在冬病夏治理论的指导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7、8、9月份,每月给予7天喘可治注射液肌肉注射
目的:  1.通过对我院内分泌科门诊系统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疗效;  2.通过检测炎性相关因子(IL-1β、TNF-α、CD40)的水平,分析降糖三黄片对db/db小鼠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降糖三黄片调控炎性相关因子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  1.临床研究:  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广州中医
学位
目的:  通过总结孤立性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归纳总结孤立性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常见中医证型,进而分析出此病的中医治则治法,有利于此病的规范管理,以及其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拓展、研究。  方法:  根据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1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并在住院期间或此次住院前已通过冠脉造影或冠脉CTA确诊为心肌桥的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入院
目的:  通过观察温阳利水方对早期PLA2R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指标、血清抗PLA2R抗体的变化,探讨温阳利水方治疗早期PLA2R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型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提高中医药治疗疗效,为治疗脾肾阳虚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新的依据和方法。  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早期PLA2R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型
目的:  本研究采用临床试验的方法,从太阴论治(益气聪明汤)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视力、眼底情况、中医症候积分等指标对比,评估从太阴论治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疗效性。为早期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判断预后提供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中西医结合方法,从而更好发挥中医辨证治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方法:  本研究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  调查癫痫患者的中医证素的分布和脑电图特点,研究癫痫中医证素和脑电图的关系及脑电图的α、β、θ、δ频带功率特点。  方法:  ①按照癫痫诊断标准,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长程脑电图室中完成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的癫痫患者。  ②利用《癫痫中医证候调查表》采集癫痫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对各个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计算出各病例火证、风证、闭证、痰证、瘀证、心血虚证、脾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
学位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认为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激活人体免疫应答,进而产生炎症反应、损伤肝细胞有关。目前主流治疗药物可大致分为干扰素类及核苷类,但仍存在不良反应多、价格较高及耐药性等问题。中医治疗肝病历史悠久、具有独特优势。李赛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经典理论教学与临床研究35年,在传承张仲景《伤寒论》治肝病特色的同时,也积累了自己的独特临床经验。本研究通过属性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