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高复发率及高死亡率是其主要特征,其中胶质母细胞瘤的5年存活率不到5﹪,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迄今为止,胶质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文献报道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 HHV-6)的核酸及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被检测到。HHV-6是嗜人淋巴细胞的双链DNA病毒,属于人类疱疹病毒β亚科,主要侵犯CD4+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等。HHV-6在婴幼儿期原发感染后可在体内建立长期潜伏感染,病毒基因可整合至宿主染色体,可被反复激活感染。HHV-6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一方面,病毒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肿瘤转化,或是通过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而导致细胞原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表达的变化,从而促使细胞转化或者影响肿瘤的恶性表型。另一方面,由于疱疹病毒具有激活与潜伏两种感染宿主细胞的模式,不同的模式下病毒基因表达不一致,HHV-6基因组中同时存在致瘤基因(如:HHV-6DR7)及抑瘤基因(如:HHV-6U94/rep),因此HHV-6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存在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本研究拟探讨HHV-6感染与脑胶质瘤的相关性、HHV-6感染对原代人星形胶质细胞PHFAs及胶质瘤细胞U251的作用以及HHV-6U94/rep基因表达对胶质瘤细胞U251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第一部分,我们共收集了4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6例人脑胶质瘤囊液及13例正常人脑组织标本。运用巢式PCR法检测组织标本中的人类疱疹病毒核酸,结果显示HHV-6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核酸阳性率达41.7%,而正常脑组织中HHV-6核酸的阳性率仅为7.7%,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发现4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有17例呈HHV-6抗原阳性,而正常脑组织均为阴性。此外,我们从胶质瘤囊液中分离到1株病毒,初步鉴定为HHV-6A亚型。上述研究结果可以肯定的是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存在HHV-6核酸及抗原,推测HHV-6可能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部分,验证了HHV-6可以成功感染原代人星形胶质细胞PHFAs及胶质瘤细胞U251,并且HHV-6在不同类型细胞及不同感染模式下对宿主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在正常的原代人星形胶质细胞中,HHV-6可以通过Caspase依赖及非依赖两种途径诱导细胞的凋亡。在U251胶质瘤细胞中,急性感染期HHV-6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而潜伏阶段HHV-6不仅自身的复制减弱而且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第三部分,将HHV-6U94/rep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病毒在293T细胞中包装并大量复制,从而获得高滴度的重组慢病毒。U94/rep基因重组慢病毒感染U251细胞可以表达目的基因,为后续研究U94/rep基因对U251胶质瘤细胞生物性状的影响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以稳定表达U94/rep基因的U251细胞为研究对象,证实了U94/rep基因可以在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促血管生成方面抑制胶质瘤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S期阻滞,MMP-2、MMP-9及VEGF、bFGF表达下调相关。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HHV-6与人脑胶质瘤之间存在相关性,HHV-6在不同的感染阶段对不同类型细胞所产生的影响不一致,其抑瘤基因U94/rep表达可以在体外抑制U251细胞的恶性表型。本研究结果可能将为治疗人脑胶质瘤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