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的日益恶化是当今全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重金属污染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健康。重金属元素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毒性与其化学形态相关。因此,对环境中的重金属进行灵敏而准确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重金属检测技术如分子光谱法、原子光谱法、质谱法等在分析复杂样品和测定痕量/超痕量组分时,常常受样品基体干扰、仪器灵敏度不足等限制。随着人们对复杂体系分析信息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元素形态分析的要求逾加迫切,在检测前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基体分离和分析物富集是不可避免的步骤。固相萃取技术与原子吸收光谱技术联用是开发痕量/超痕量重金属元素分离富集和形态分析新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吸附材料的性质是影响分析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重要因素,开发性能优越的新型吸附材料是该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碳纳米管独特的形貌和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已被用于多种痕量/超痕量分析物的分离富集。在实际应用中,碳纳米管易于积聚而使其吸附能力显著降低,并且其吸附具有非特异性,制约其在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修饰或功能化可以拓宽其应用范围。磷酸铁本身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其有可能用来吸附多种组分,然而其在分离富集痕量/超痕量分析物方面的应用目前还很少,探索其在重金属分离富集和形态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论文旨在研究功能化碳纳米管和磷酸铁作为固相萃取材料与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技术联用实现环境样品中痕量/超痕量重金属元素的选择性分离富集和形态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要阐述了重金属的毒性、检测及其分离富集技术,着重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在重金属分离富集和形态分析中的应用,并综述了碳纳米管和磷酸铁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将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通过π-π作用非共价包覆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得到复合材料PDDA-MWNTs。以该复合材料为固相萃取材料,以流动注射分析技术为操作平台并与电热原子吸收联用,建立了痕量Cr(Ⅵ)在线分离富集和测定的新方法。在pH6条件下,PDDA-MWNTs微柱对Cr(Ⅵ)的吸附效率可达100%,比未经修饰的MWNTs提高了32%,采用80μg硝酸铵溶液(0.1mol L-1)作为洗脱剂可回收81%的Cr(Ⅵ)。控制Cr(III)/Cr(VI)的浓度比率不超过6/1,共存Cr(Ⅲ)不干扰Cr(Ⅵ)测定。当进样体积为1000μL,富集倍率为8.6,线性范围为0.05-1.5μgL-1,检出限为0.016μgL-1(3a, n=7), RSD为3.9%(0.5μgL-1,n=11)。用国家标准物质模拟天然水样GBW08608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并将该法用于一系列水样中Cr(Ⅵ)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第三章首次采用磷酸铁(FePO4)作为新型固相吸附材料实现在Cr(Ⅵ)共存情况下Cr(Ⅲ)的选择吸附,并建立了环境水样中Cr(Ⅲ)的分离富集和铬形态分析的新方法。在pH5.9条件下,100%的Cr(Ⅲ)(<5μg L-1)可被选择性地吸附于FePO4表面,而Cr(Ⅵ)的吸附效率小于2%,Cr(Ⅲ)相对Cr(Ⅵ)的吸附选择比率为62/1。Cr(Ⅲ)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最大吸附容量为8.12mg g-1。采用200μg洗脱剂(0.1%H2O2和0.05mol L-1NH3的混合溶液)可将吸附在FePO4表面的Cr(Ⅲ)回收96.5%,洗脱液中的Cr(Ⅲ)用电热原子吸收检测。当进样体积为2000μL,富集倍率为8.7,线性范围为0.05-2.5μg L-1,检出限为0.02μgL-1(3a, n=9), RSD为2.5%(0.5μg L-1,n=11)。采用盐酸羟胺作为还原剂,将样品中Cr(Ⅵ)转化为Cr(Ⅲ),可测得样品中总铬,进而利用差减法可得到Cr(Ⅵ)含量。用标准物质模拟天然水样GBW08608和人发GBW09101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并将该法用于一系列环境水样中铬的形态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4-102%之间。第四章为提高碳纳米管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将磷酸铁修饰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得到磷酸铁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pH6时,其对Cd2+的吸附容量为32.68mgg-1,明显高于氧化后多壁碳纳米管(6.72mg g-1)。以此复合材料为固相萃取材料,以流动注射分析技术为操作平台并与电热原子吸收联用,建立了痕量/超痕量镉分离富集和测定的新方法。在吸附Cd2+过程中,复合材料对其它共存离子的耐受限是多壁碳纳米管的5-100倍,吸附选择性有较大提高。pH6时,复合材料微柱对Cd2+的吸附效率可达100%,以50μL0.002mol L-1H3PO4和0.1mol L-1NH4NO3混合溶液为洗脱剂可回收77%的Cd2+。当进样体积为1000μL,富集系数为31.2,线性范围为0.003-0.2μgL-1,检出限为1.3ngL-1(3a, n=11), RSD为2.2%(0.1μgL-1,n=11)。用标准物质模拟天然水样GBW08608和土壤GBW07404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并将该法用于一系列环境水样中镉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7-10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