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背景
随着目前对膀胱癌研究的不断深入,膀胱癌的治疗手段不断的完善,膀胱癌的预后有所改观。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膀胱癌的发病率仍不断升高,是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间涉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和原癌基因的激活,而关于膀胱癌发生、发展机制的尚不清楚,尚缺乏有效的判断预后的标记物。Bmi-1基因是多梳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的癌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在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大肠癌、前列腺癌、阴茎癌等肿瘤中研究较多,证实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提示Bmi-1基因为一非常重要的癌基因,且对多种肿瘤的预后判断起重要的作用,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与膀胱癌的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检测人膀胱癌组织中的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的137膀胱癌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以及膀胱灌注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另取同期手术的癌旁膀胱粘膜组织30例作为对照(均经病理证实为正常膀胱粘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旁组织和137例膀胱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将膀胱肿瘤组织中的Bmi-1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
结果
1、正常的膀胱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54.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膀胱癌G1级的阳性率为20.6﹪,G2级的阳性率为54.3﹪, G3级的阳性率为78.8﹪,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肿瘤的阳性率为32.5﹪,浸润性肿瘤的阳性率为81.5﹪,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大于3的病例,阳性率为58.7﹪,肿瘤直径小于3的病例阳性率为44.1﹪,其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蛋白强阳性的表达和膀胱癌的肿瘤的大小,分级及分期有密切的关系。Bmi-1蛋白的不同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数目和复发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本组137例病例中,随访时间为3-8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6个月,失访13例,随访率为90.1﹪,其五年总体生存率为63﹪。生存分析发现不同的病理分级及分期之间其生存率存在着差异,G1,G2,G3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0.8﹪,70.3﹪,34.7﹪;浅表性膀胱癌和浸润性膀胱癌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9.6﹪,39.2﹪,其间的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的意义。
单因素的生存分析提示,Bmi-1蛋白阴性表达的五年生存率为78.5﹪,Bmi-1蛋白阳性表达的五年生存率为50.8﹪,患者术后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二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Bmi-1的表达情况(B=1.858,P<0.05),肿瘤的病理分级(B=0.662,P<0.05)及分期(B=0.591,P<0.05)分别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论
1、Bmi-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粘膜组织,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Bmi-1蛋白与膀胱癌的分级和分期相关,其表达水平越高,肿瘤的“瘤级”和“瘤期”越高。
3、Bmi-1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预后有关,Bmi-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越高,其预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