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价格是动态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过去的市场价格即历史成本,是财务会计的传统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的优点主要是可靠性,具有可查核的原始凭证,还可节约大量信息再加工成本,较符合会计的本质职能——反映真实,尽量避免主观估计和判断。但历史成本也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1)只反映投入,不能得到产出的信息,在决策有用方面有所欠缺;(2)同现行市价毫无联系,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较大影响;(3)历史成本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变化只是已知数据的摊销和分配,不能反映资产在持有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逐渐成为共识,从1990年Douglas公开倡议金融机构按照市场价格报告金融投资后,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弥补历史成本缺陷、面向未来的计量属性逐渐兴起。公允价值每期必在新起点计量,决策相关性更强。我国于2014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下文简称CAS 39)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进行修改,其假定发生交易,基于市场的角度,将原来的买入价格、脱手价格和主体特定价值三选一的公允价值明确为脱手价格,并强调了市场条件下的有序交易。新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从此我国进入对公允价值“规范运用”的阶段。而此时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创历史新高的牛市,证券市场丰厚的利润吸引着上市公司作为投资者的不断参与。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无法维持高额利润,特别是对于已经亏损或即将亏损的上市公司,依靠主营业务利润已无望短期内扭亏为盈。股市的高涨及投资收益一定程度上的可控、可预见会促使上市公司更多地寄望于证券投资收益来提高利润,以保壳为目的的*ST公司更可能借此有利时机避免退市。基于上述市场与制度背景,本文围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证券投资收益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这一核心展开研究,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4-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实证的方法依次研究了2014年CAS 39颁布后是否使得上市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动额具有了增量的价值相关性、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独特的会计处理方式是否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盈余管理空间2个问题,以此评析新准则实施的意义和成效,弥补了国内现有文献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实证结果发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但同时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方法盈余管理的现象,*ST公司尤甚。CAS 39的推行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值相关性及其盈余管理情况进行探究,具有一定时效性和针对性,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适用、推广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探明CAS 39准则出台后的实施效果、合理改进公允价值的应用和呈报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末得出的结论及建议希冀能为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及改善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