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2—1949年是中国教学法快速发展的时期,驱动着中国传统教学法向现代教学法的变革,中国教学法的发展由单纯的引进外国教学法到外国教学法在中国的试行再到中国教育家独创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法。民国时期作为我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发展时期,其教学法彰显出独特的历史特点:江苏和浙江省成为教学法传播的主要基地、各科教学法的迅猛发展、教育思潮影响下的教学法层出不穷、20世纪30年代成为教学法迅猛发展的主要时期、教育期刊成为教学法宣传的主要阵地。这些都无疑使得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绚丽璀璨。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缘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的比较、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对“进步教育”教学法的引进进行系统的概括和分析。该部分主要是从“进步教育”教学法引进的背景、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的视角出发,从而得出“进步教育”教学法的引进对中国教学法的形成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对外国教学法的本土化实验进行描述。该部分主要是对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和文纳特卡制在中国的实验进行概括总结。从每种教学法在中国试行的学校入手,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描述和总结,以得出外国教学法的本土化实验对中国教学法的形成的巨大影响。第四部分是对中国教育界学者独创的教学法进行概括阐述。该部分主要集中在对李廉方的“廉方教学法”、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活教育”以及张士一的“情景教学法”进行系统描述,主要对其理论基础、思想渊源、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探讨中国学者独创教学法对中国教学法的影响。第五部分是从宏观的角度对1912—1949年这38年间的教学法特点的系统概括。这些特点主要包括:江苏和浙江成为教学法传播的主要基地、各科教学法的迅猛发展、教育思潮影响下的教学法层出不穷、20世纪30年代成为教学法迅速发展的主要时期、教育期刊成为教学法宣传的主要阵地。第六部分结语。该部分主要是对前几部分的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的所得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努力和改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