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与艺术家的关系是艺术史上的基本命题之一。放在中国现代美术史的语境中,特别是放在抗日战争初期交战国双方的跨语境背景下,国家与艺术家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1938年作为考察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历史分期点,而不是通常的1949年,正是基于这一关键命题的现代释读。而构成这一释读的艺术史现象,是1938年8、9月间在武汉由著名剧作家田汉主持,以及王式廓、李可染等十余位画家集体创作的黄鹤楼大壁画。这幅大壁画的创作现场,不仅见证了民族国家与艺术家之间紧密关系的确立,也预示了信奉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现代艺术的重大转型。现代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决澜社画家倪贻德在这幅象征着国家主义和集权主义的大壁画中的出场和退场,提供给我们一个极佳的视角,以此来考察国家与艺术家之间全新关系的复杂生成过程。围绕着这幅壁画的制作,本文从武汉的国民政府政治部三厅、倪贻德游学日本的历史背景、抗战初期中国大陆的壁画风潮、中日之间的宣传战以及孤岛时期洋画运动的余续等五个部分。本文以跨语境的视野重构这段至为重要但却被历史叙述所忽视的转折点,并从世界艺术史的范围,深化对导致中国现代美术这一重大转折的各种成因的总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