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云杉是我国特有树种,在西北地区分布广阔,是西北各省重要的工业用材树种。历史上天然林遭受过强度破坏,有的遗传资源已经丢失,要对现有天然群体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必须首先弄清其种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为种质资源保存和该树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根据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的资源分布和实地调查结果,在祁连山分布区内选取了10个天然群体,通过调查数量性状,从形态学水平上对青海云杉天然群体的针叶、球果、种鳞、种翅、种子等17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了研究,揭示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的表型分化程度,变异模式及地理变异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表型性状在群体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除球果干质量和球果长/球果径外,其余性状在群体内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2)青海云杉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Vst)的变幅为:2.84%~57.25%,均值为31.20%,群体间变异(31.20%)小于群体内变异(68.80% )。(3)群体内表型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大通1(17.69)>天祝1(12.77)>门源(11.35)>山丹(10.81)>天祝2(10.79)>肃南3(10.68)>肃南2(10.57)>肃南1(10.30)>民乐(9.98)>大通2(9.68)。10个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1.17%,表型性状的群体内变异趋势大体是大通1、天祝1、门源群体的群体内变异高于群体总的变异。(4)针叶、球果、种鳞、种翅、种子5个生物学性状相对极差的排序为:针叶(R′i=65.49)>种鳞(R′i =61.32)>种翅(R′i=59.40)>种子(R′i=53.05)>球果(R′i =50.46)。10个群体表型性状相对极差的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天祝1(68.51)>山丹(62.08)>肃南3(61.43)>大通1(61.00)>肃南2(56.61)>民乐(56.46)>肃南1(52.59)>门源(51.82)>天祝2(51.52)>大通2(50.53),这个排序与变异系数的排序基本吻合,说明青海云杉群体内变异的规律性较强。(5)17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种鳞长,种子长,千粒重,球果长,球果干质量,是青海云杉较为关键和重要的表型性状,对表型性状的测定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种实性状与发芽率的相关分析得出,种子长,千粒重,球果和种子的形状指数对发芽率的影响较大。这几个性状在青海云杉早期对种子的选择应用时应视为重要的依据。(6)青海云杉表型性状多数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似有随着经度的增加表型性状减小的趋势,得出青海云杉表型变异呈现出以经度变异为主的梯度规律性。(7)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将青海云杉10个群体划分为四个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