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乳清废水,其主要成分为乳清蛋白和大豆低聚糖,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大豆乳清蛋白中含有丰富的p-淀粉酶,对大豆乳清废水中p-淀粉酶进行回收是大豆废水资源综合利用并解决废水排放问题的关键环节。大豆来源的β-淀粉酶具有耐热性好、作用pH范围宽等特点,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探讨大豆乳清废水中p-淀粉酶的提取和纯化关键技术,并对制得的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为该技术制备的p-淀粉酶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首先,通过pH调节、离心分离等预处理得到的上清液采用超滤(UF)浓缩,考察料液pH、操作温度、跨膜压差(TMP)和膜截留分子量(MWCO)对超滤的影响。结果表明:调大豆乳清的pH到7.0,稳定2h后离心分离,得到的上清液澄清透明,酶活回收率为97%,;选用MWCO为3 kDa的UF膜,在TMP2 bar.温度25±3℃、料液pH7的操作条件下,膜通量由初始的44L/m2·h衰减至23L/m2·h,操作时间1.8 h,平均通量达到35 L/m2·h,浓缩液中p-淀粉酶的酶活力可达到101U/ml,浓缩倍数为10倍,酶活的总回收率为92%。其次,通过硫酸铵沉淀、超滤复滤浓缩及凝胶过滤层析,对第一段UF浓缩液进行进一步纯化研究。探讨了pH、硫酸铵浓度以及浓缩液中蛋白质浓度对杂蛋白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超滤复滤浓缩倍数的确定。结果表明:硫酸铵的添加浓度为1.2mol/L、pH为4、大豆乳清废水浓缩倍数为6-8时,杂蛋白去除率为60%,效果较好;选择MWCO为30 kDa的UF膜,在TMP2 bar、温度25+3℃、料液pH7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确定复滤浓缩倍数为10倍,此时浓缩液中p-淀粉酶的酶活为674U/ml,比活力为14U/mg,UF复滤酶活回收率为92%;经过凝胶色谱进一步纯化后得到的酶的比活力为68.6U/mg,总酶活回收率为50%;SDS-PAGE分析显示,经过凝胶纯化的样品为单一的蛋白条带,说明得到纯度较高的β-淀粉酶,β-淀粉酶的分子量约为55 kDa。最后,研究了制得的p-淀粉酶的最适作用pH和温度,以及酶对pH和温度的稳定性、金属离子对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p-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5.5,在pH5-7.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最适温度为70℃,在40~60℃内稳定性较好;K+、Ca2+. NH4+、Zn2+对酶活有一定的激活作用,Cu2+和Fe2+对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a+和Mg2+对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