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箐口村哈尼族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重点论述了依赖于系统性仪式中多重交换的共同作用,仪式与社会之间所构建的结构性关联。在分别对公共生活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中的两大类仪式进行描述,并着重分析了其中关联于社会生活诸多层面的仪式交换的交互作用后,进而揭示了当地双重性社会结构在仪式交换中的呈现,以及其中以祭祀牺牲为代表的交换载体的本质意涵。然后,在探析仪式交换与日常交换之间的紧密互动关系,以及传统交换社会基础的现代变迁之后,论证了通过多重交换的运作,仪式既典型化地反映着社会结构,同时又作为一种社会性整体动员的整合模式,能动地调控着现实社会秩序。
在导言中,通过追问人类交换的源起后说明,交换是构建人类社会的基础性要素。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借助于经济、权力、符号等,交换拥有极其丰富多样的可能表达。只是由于经济层面的交换较为基础和直观,交换才获得了经济的普遍表达。在主流经济学中,它甚至被简单化为商品交换的单一模式。然而,作为整体性存在的交换始终是沉浸于特定社会和文化中的。现代经济学的局限假定难以把握交换的实质,我们因此需要对交换“去蔽”。
作为社会生活的典型化表达,仪式为我们认识交换的实质提供了可能。哈尼族的仪式生活,无论在经济、社会还是文化等几乎所有方面,都至今仍是当地人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箐口村哈尼族至今拥有的系统仪式,以及仪式中的结构性交换的长期调查,为我们理解交换的整体性特质,并进一步认识仪式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可能。我们把它们划分为两类,即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仪式与私人生活领域中的仪式(简称“公共仪式”与“私人仪式”)。
以祭祀寨神的“昂玛突”作为公共仪式的代表,其中的仪式交换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全寨村民共同出资购买并平均分配祭祀牺牲,二是以主持仪式的祭司“咪谷”为整个共同体的核心进行的再分配。它们共同组成的典型的经济一社会交换说明,该仪式的实质意义就在于,通过经济的消耗实现仪式过程中的社会位置的配置,进而勾勒共同体的社会理想秩序,以此来不断固化共同体整体与个体、家庭和家族之间的等级图示,从而最终实现共同体社会秩序的再生产。
在私人仪式中,较有代表性的“叫魂”仪式,凭借仪式过程中的咒语和具体操作等共同形成了象征性极强的仪式交换,它们鲜明地表明了,当地人的灵魂深植于家庭内部。而“博热博扎”仪式与“丫莫”黑巫术,更进一步从个体的福寿和生命威胁两个角度,通过仪式中的交换鲜明表明了它们与现实社会秩序的紧密关联,说明了巫术的效用乃是来自于特定社会对于个体的规范。也就是说,通过整体性的仪式交换,这类仪式根本指向于对个体、家庭从观念到行为的调控,从而实现对他们有效约束和控制的社会作用。
私人仪式中最为隆重的是丧礼,它是当地家庭耗费最大的仪式活动。对丧礼中的礼物交换的分析证明,它具备着有等级差异的社会性消耗、契约式的代际转移,以及按大致同等比例灵活决定实际支出等诸多特征。它并非无理性的经济消耗,而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合理的食物储存和再分配制度,一种长期的无息信贷制度,以及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更具启发性的是,丧礼以祭祀牺牲为代表的多种礼物既蕴含着社会意图,又承载着丰富的象征含义。在同一个交换行为中,它表现出多层关系的并列、交叉和重合。通过它们在丧礼中的赠予和分配,清晰地勾勒出了当地以血亲和姻亲为基本界限的父系亲属制度。由此揭示了丧礼礼物交换的根本要义,就在于强化当地的亲属关系。
当地社会关系因而在仪式交换中得到印证和呈现。历史的回溯与现实的状况证明,哈尼族的社会表现为“血缘-地缘”关系作用下的双重性结构,并且,这种社会结构是与仪式组织的形成和演变相辅相成的。在仪式交换的组织过程中,分别塑造了血缘性和地缘性的宗教权威,即巫师摩匹和祭司咪谷。他们分别是血缘性仪式交换和地缘性仪式交换的核心枢纽。而这两种交换的结合点,则是哈尼族的个体家庭。进一步来看,以咪谷为代表的宗教权威的形成,是同他所遭受的诸多禁忌一体两面的,其权力因而表现为诸多特权的获得与私人利益的付出的辨证特征。
再从仪式交换中的物质载体来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祭祀牺牲。它们是人类与超自然世界之间建立关联的最重要手段。通过对祭祀牺牲产生的溯源揭示了,仪式中献祭的意义就在于人类以仪式的“理性”方式,通过象征性的交换去试图驯服由自然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诸多“野性”。进而阐明了祭祀牺牲的本质,是一种人类赠予超自然世界的独特礼物。它以特殊礼物的生死、生熟、冷热等象征转换的方式,实现了人类与超自然世界、神圣与世俗之间的有效沟通,并按礼物交换的逻辑,达到试图强制性地影响、调整甚至控制对象世界的根本目的。牺牲的象征性交换从观念层面为仪式构建了神圣性和合法性基础。仪式交换与日常生活中的大量经济一社会交换形成了高度同构的关系。箐口村每年每个家庭平均的仪式支出,占据了他们总收入的约四分之一。尽管耗费很大,但仪式特有的灵活调节、互惠和再分配制度等特质,使仪式至今得以维持和延续。进一步的对共同体内部与外部市场关系的考察表明,仪式交换与市场交换从来都是既相互并列,又相互交叉的关系。进而,仪式交换并非是造成当地经济落后的直接原因,它们是当地人保障生存安全最大化的特定选择。特别是对舅舅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私人仪式交换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维护姻亲关系,从而保证共同体周围区域婚姻圈中婚姻交换的长期稳定。最后,仪式交换还为解决该村旅游业发展的困境提供了启示,即应当推动、促进和保证当地人有效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去。
现代社会带来了传统仪式交换社会基础的结构性演变,它集中体现在传统家庭生产生活基本功能的改变。而震动整个村寨的“集体林”事件,不但印证了以上变化,更展现了在经济利益引导下的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博弈。正是在这些新的冲突和融合过程中,当地新的交换结构和模式正在形成。以上分析表明,箐口村的仪式交换既是经济的,又不是“经济”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它呈现为一个关系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