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针刺为研究手段,采用随机、对照、双模拟研究方法,观察针刺与布洛芬治疗急性期MwoA的即刻临床疗效和后续疗效的差异;探讨针刺对急性期MwoA的镇痛疗效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为针刺治疗急性期MwoA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双模拟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将60例急性期Mw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布洛芬模拟片)与对照组(假针刺+布洛芬片),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所有患者根据分组情况分别接受针刺或布洛芬片治疗。治疗组予以针刺百会、神庭、双侧风池、太阳、率谷、头维穴和口服布洛芬模拟片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布洛芬片和假针刺非经非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0min、治疗后40min、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伴随症状评分、情感评分、现时疼痛状况评分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GRP、SP、TNF-ɑ、IL-1β的含量变化。结果:1、针刺对VAS评分的影响:(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均明显下降(P<0.01)。(2)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20min、治疗后40min 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验结果得出时间因素对VAS有影响(P<0.01),组别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1)。2、针刺对伴随症状评分的影响:(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伴随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20min伴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40min、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伴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2)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20min、治疗后40min、治疗后1h伴随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伴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验,时间因素对伴随症状评分有影响(P<0.01),组别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1)。3、针刺对情感评分的影响:(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情感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20min情感评分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40min、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情感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2)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20min、治疗后40min情感评分比较,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情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验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情感评分有影响(P<0.01),组别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1)。4、针刺对现时疼痛状况评分的影响:(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现时疼痛状况均明显下降(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20min现时疼痛状况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40min、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现时疼痛状况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2)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20min、治疗后40min现时疼痛状况评分比较,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现时疼痛状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验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现时疼痛状况有影响(P<0.01),组别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1)。5、ELISA检测血清CGRP、SP、TNF-ɑ、IL-1β含量: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指标均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各指标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0.01)。6、两组即刻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20min、治疗后40min,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h和治疗后2h两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有效降低急性期MwoA患者的VAS评分、伴随症状评分、情感评分、现时疼痛状况评分,在治疗后20min时即可早期起效,40min疗效显著,1h时疗效稳定,且后续疗效较稳定,与布洛芬相比具有更显著的即刻镇痛效应,对疼痛强度、伴随症状及情感障碍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更适宜于急性期MwoA的早期干预和治疗。2、针刺降低急性期MwoA血清中CGRP、SP、TNF-ɑ、IL-1β含量,其抗偏头痛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三叉神经节中神经肽及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脑膜神经源性炎症及三叉神经痛觉传导通路的激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