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的随机对照双模拟临床及机制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k2293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针刺为研究手段,采用随机、对照、双模拟研究方法,观察针刺与布洛芬治疗急性期MwoA的即刻临床疗效和后续疗效的差异;探讨针刺对急性期MwoA的镇痛疗效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为针刺治疗急性期MwoA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双模拟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将60例急性期Mw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布洛芬模拟片)与对照组(假针刺+布洛芬片),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所有患者根据分组情况分别接受针刺或布洛芬片治疗。治疗组予以针刺百会、神庭、双侧风池、太阳、率谷、头维穴和口服布洛芬模拟片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布洛芬片和假针刺非经非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0min、治疗后40min、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伴随症状评分、情感评分、现时疼痛状况评分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GRP、SP、TNF-ɑ、IL-1β的含量变化。结果:1、针刺对VAS评分的影响:(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均明显下降(P<0.01)。(2)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20min、治疗后40min 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验结果得出时间因素对VAS有影响(P<0.01),组别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1)。2、针刺对伴随症状评分的影响:(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伴随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20min伴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40min、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伴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2)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20min、治疗后40min、治疗后1h伴随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伴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验,时间因素对伴随症状评分有影响(P<0.01),组别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1)。3、针刺对情感评分的影响:(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情感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20min情感评分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40min、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情感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2)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20min、治疗后40min情感评分比较,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情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验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情感评分有影响(P<0.01),组别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1)。4、针刺对现时疼痛状况评分的影响:(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现时疼痛状况均明显下降(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20min现时疼痛状况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40min、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现时疼痛状况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2)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20min、治疗后40min现时疼痛状况评分比较,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后6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现时疼痛状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验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现时疼痛状况有影响(P<0.01),组别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1)。5、ELISA检测血清CGRP、SP、TNF-ɑ、IL-1β含量: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指标均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各指标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0.01)。6、两组即刻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20min、治疗后40min,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h和治疗后2h两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有效降低急性期MwoA患者的VAS评分、伴随症状评分、情感评分、现时疼痛状况评分,在治疗后20min时即可早期起效,40min疗效显著,1h时疗效稳定,且后续疗效较稳定,与布洛芬相比具有更显著的即刻镇痛效应,对疼痛强度、伴随症状及情感障碍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更适宜于急性期MwoA的早期干预和治疗。2、针刺降低急性期MwoA血清中CGRP、SP、TNF-ɑ、IL-1β含量,其抗偏头痛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三叉神经节中神经肽及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脑膜神经源性炎症及三叉神经痛觉传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1回顾性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和饮片汤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差异性,评价二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学指标。2对比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和饮片汤剂干预COPD模型大鼠的效果,为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设计COPD临床回顾性调查表,搜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COPD患者,依据中药剂型的不同将病例分为颗粒剂组和饮片组,观察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住
目的:通过观察温和灸背俞穴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及炎性因子的变化,评估温和灸背俞穴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DKD,延缓病情进展,提供实践及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DKD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调控血糖、血压、血脂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和
目的探讨骨痹通消颗粒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病患VAS评分、Harris评分、股骨头MR坏死指数、血液流变指标水平、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省中医院骨伤科确诊为早期股骨头坏死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骨痹通消颗粒+髓芯减压术治疗,持续口服中药6个疗程(1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髓芯
目的:观察调背振阳针刺应用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所能取得的临床疗效,为调背振阳针刺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为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可参考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将主要选入60例符合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的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所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个不同治疗方式的组别,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施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先施用调背振阳针刺后再予以普通针刺治疗。普通针刺皆留针20分钟,调
目的(1)观察针刺脾经组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中风后吞咽障碍(DAS)患者的临床疗效;(2)比较针刺脾经组穴结合康复训练疗法与康复训练疗法对DAS患者的疗效;为明确“辨经”治疗DAS进行探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共收集符合标准的60例病人,所有观察病例均来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安徽省针灸医院住院部及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接受本研究治
目的:观察隔龟板灸治疗痰浊阻窍型SIVD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艾灸干预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状态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痰浊阻窍型SI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对应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多奈哌齐5mg qd口服,观察组予隔龟板灸治疗。治疗4周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两组间治疗前后MMSE、Mo CA、ADL-R、SDSVD积
目的本研究采用通督治郁针法治疗卒中相关睡眠障碍,通过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量表评估及血清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变化判断其疗效,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针刺治疗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提供研究思路及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SSD患者,卒中类型包
目的本课题旨在对运用揿针疗法治疗痰热扰心型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初步探讨其临床有效性,为今后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筛选入组病例,共计60例,选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在接受治疗之前需详细填写PSQI、SAS及TCMSS量表,并及时记录各个量表得分。在基础治疗条件相同下,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针刺治疗(1日1次,每周6次,每周周日休息,疗程4周);
目的:观察电针与假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在治疗前后的VAS评分、WOMAC指数、C反应蛋白、血沉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愈显率,研究电针对KOA的临床疗效,以期进一步观察与总结电针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并确诊为气滞血瘀型KOA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30例。电针
目的:评估乳突区疼痛持续时间的不同对同一治疗方案下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有无乳突区疼痛及乳突区疼痛持续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无乳突区疼痛组(A组)(22例)、乳突区疼痛1~3天组(B组)(21例)、乳突区疼痛4~6天组(C组)(24例)、乳突区疼痛7天及以上组(D组)(20例)。均在常规激素治疗基础上予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