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科技在不断进步,管理手段在不断完善。但是,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仍居高不下。一线建筑工人是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制造者和直接受害者。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建筑工人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群体和国外建筑工人的特殊之处:多数来自于偏远的山区或农村、文化水平偏低、群体封闭性高、职业流动性强、职业追求和安全素养不高、改善生活水平意愿强烈、安全认知水平普遍较低。这些特点使得建筑工人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获取收益、节省体力、释放情绪、实现自我等一系列行为动机。由于危险认识水平较低、危险畏惧感不足,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建筑工人难以理性处理安全行为动机与不安全行为动机的矛盾与冲突关系,在行为决策过程中做出错误决策,最终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为此,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动机冲突关系以及决策偏差机理进行了探索与分析。首先,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对35名一线建筑工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梳理并总结了建筑工人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动机类别,对建筑工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所伴随的状态进行了划分与解释,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不同危险感知状态下工人安全行为动机与不安全行为动机的冲突关系。其次,基于上述动机冲突结果,通过前景理论,构建了建筑工人行为决策模型,分析了收益参照点、收益(损失)敏感性、风险态度、惩罚力度等因素对建筑工人行为决策的影响,从动机冲突视角揭示了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决策偏差机理。最后,根据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动机冲突关系和决策偏差机理,有针对性提出减少不安全行为动机、纠正不安全行为决策偏差的干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建筑工人普遍存在保障安全、节省体力、完成指令、肯定自我、提升效率、满足极端心理、增加收入、表现自我和担负责任等需要,这些需要的交互作用,加之外部哈环境的影响促使了工人安全行为动机和不安全行为动机的产生,不安全行为动机主要包括:节省体力动机、履行职责动机、增加收益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2)在建筑工人的危险感知机制中,基于危险认知水平和危险畏惧感的差异,将建筑工人产生动机冲突过程中伴随的危险感知状态分为四类:“有知有畏”状态、“有知无畏”状态、“无知有畏”状态和“无知无畏”状态。其中“有知有畏”状态下安全行为动机与不安全行为动机的冲突最为强烈,“无知无畏”状态下无明显冲突关系。3)建筑工人的收益参照点、收益(损失)敏感系数、风险态度系数和惩罚力度对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决策具有显著影响。选择参照点越低、收益(损失)的敏感系数越大、风险偏好系数越大、惩罚力度越小,建筑工人的获取收益动机越突出,工人在行为决策过程中越倾向于通过冒险和违章作业获取收益。4)建筑工人在“有知有畏”状态下易产生过度自信和损失厌恶决策偏差;在“有知无畏”状态下易产生代表性决策偏差;在“无知有畏”状态下易产生保守性决策偏差;在“无知无畏”状态下易产生过度自信和保守性决策偏差。5)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约束施令者的违规指令、加大对工人行为安全的奖惩力度、优化工人的晋升表彰机制、增强事故案例的警示作用、加强施工安全教育、积极推进行为安全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施工安全氛围等措施,能够有效引导建筑工人的安全行为动机,减少不安全行为决策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