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数字虚拟影像,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生成或处理而形成的影像,它区别于摄影影像(或纪实影像),摄影影像是对物质现实的再现和复原,而数字虚拟影像不存在与客观现实的对应过程,它是通过计算机虚拟出近似于纪实影像的逼真效果。数字虚拟影像最初运用于电影,它的运用为电影创作带来了极大的表现空间和视觉冲击,然而在涉及以真实性为准则的纪录片领域,数字虚拟影像的运用引发了一系列的关注和探讨,尤其是数字虚拟影像的“虚拟性”与纪录片的“真实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为明显。从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介技术的更新,对纪录片本性的认识往往都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同样,数字时代的来临,对纪录片的本性的认识同样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型,这将影响着纪录片的发展和壮大。就目前来看,数字虚拟影像在纪录片中的运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一些大型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如《故宫》、《圆明园》、《中华文明》、《大国崛起》、《郑和下西洋》等,数字虚拟影像主要用于对消逝历史的真实再现。但是由于资金、体制、以及受纪录片传统观念的限制,目前这类纪录片在中国的数量还相当少,但其播出效果却非常好。另一类数字虚拟影像纪录片便是以美国探索频道为主要代表的科教探索纪录片,这类纪录片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形态,主要是以探索科学知识为旨趣,其功能特色被定义为娱乐化。除了以上两种类型,还有一种“虚拟纪录片”也被列为本文所探究的范围。从严格定义上说,“虚拟纪录片”并不是真正的纪录片,但本文将其进行讨论主要是为了严格界定纪录片的概念和真实性。本文将从技术层面、本性探究以及现实发展三个层面,对数字虚拟影像在纪录片中的运用进行全面探究,从创作观念上认清数字虚拟影像与纪录片真实性之间的构建关系,从巴赞的纪实美学入手,剖析数字虚拟影像对纪录片纪实手法的创新与拓展,从而分析与总结了数字虚拟影像对纪录片原有概念、功能以及美学方面的拓展,最终预测与归纳了数字虚拟影像纪录片的可行性道路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