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活性检测可用于遗传性易栓症的诊断与分型,也可用于获得性易栓症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目前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活性检测无国际公认的参考方法,国际标准品不易获得,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差异不明确,且目前国内无抗凝蛋白检测规范化操作指南,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问卷对目前国内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活性检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尝试研制候选参考物质并对其均匀性、稳定性、互通性进行评价并定值;对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不同检测系统结果的比对、校准模式等结果一致化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促进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活性检测结果一致化及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1.检测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国内开展AT、PC、 PS检测项目的临床实验室相关检测信息,包括使用仪器、试剂、方法学信息,性能验证,标准曲线的建立及参考区间的设定,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情况等,与国外相关指南文件的要求进行比较,明确检测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建议。2.候选参考物质的研制与评价: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制备方法,利用新鲜血浆制备2个批次3-5个批号的候选参考物质。依据ISO Guide35《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定值——通用原则和统计原理》,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NCCLS EP14-A《基质效应评价指南》的要求,对候选参考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互通性进行评价。依据ISO Guide35选取不同检测系统的8家实验室,以NIBSC凝血标准物质LOT4为溯源标准进行定值。将候选参考物质试应用于室内质控,同时检测进口商品质控物作为比较。3.检测结果一致化相关问题研究:①参考国外文献及指南文件,结合厂家建议及专家意见制订性能验证方案,对Stago 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AT、 PC、PS活性检测的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进行验证;②依据EP9-A2利用临床标本对3种常用AT、PC、PS活性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系统间的比对,明确系统间检测结果的差异并进行校准模式探讨。结果:1.检测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的抗凝蛋白检测以活性检测为主,AT活性检测实验室最多(102家),PC和PS活性检测实验室数量较少(36家和31家),仅个别实验室开展抗凝蛋白抗原检测。各实验室普遍采用仪器法进行抗凝蛋白活性检测,最常用的检测系统为希森美康(Sysmex)、思塔同(Stago)和沃芬(instrument labortary, IL)及其配套试剂;各实验室定标频率不同,对于AT、PC和PS分别有40.2%、33.3%和32.3%的实验室在质控失控时定标,另有16.1%的实验室在每批次PS活性检测前定标;各实验室使用的参考区间不尽相同,仅59.8%的实验室对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对于PS仅5家(占16.1%)实验室使用按性别区分的参考区间;约42%的实验室未进行仪器性能验证;约15%的实验室不常规开展室内质控;对于AT、PC、PS分别有85.7%、75.0%和71.0%的实验室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室间质评活动。2.候选参考物质的研制:采用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缓冲液稀释法调整AT、 PC、PS活性水平,分装成1.0ml/支置于-80℃冷冻条件下保存,最终制备出第1批次3个批号,第2批次3-5个批号(批号分别为AT/PC/PS201401~201403, AT201501~201503,PC/PS201501~201505)活性水平范围可控的候选参考物质。候选参考物质均匀性良好,评价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融后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3种抗凝蛋白活性稳定时间分别为24h和24h、8h和12h、3h和12h;长期稳定性评价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T和PC活性检测各批次各浓度水平候选参考物质在24周观察期内稳定,正常浓度PS活性检测候选参考物质可稳定19周,异常低浓度PS活性检测候选参考物质可稳定15周(P>0.05);各批号候选参考物质在3种检测系统间均具有互通性;AT201501~AT201503批号候选参考物质的定值结果分别为:101.4±7.53、72.3±6.25和41.5±4.98;PC201501~PC201505批号候选参考物质的定值结果分别为:96.3±6.45、116.1±6.88、77.3±3.58、47.5±3.62和29.1±2.72;PS201501~PS201505批号候选参考物质的定值结果分别为:95.1±20.62、103.2±20.71、60.6±8.37、33.7±9.63和18.2±9.58。室内质控试应用结果显示,候选参考物质和商品质控品AT、PC和PS检测结果CV分布范围分别为3.02~7.39%和4.28~9.37%;3.11-4.88%和3.95-5.22%;3.53-5.88%和5.72-5.74%,均小于厂家规定的批间不精密度。3.检测结果一致化相关问题研究:①性能验证结果显示AT、PC、PS活性检测批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在厂家要求范围内;准确度验证与NIBSC凝血标准物质靶值间的偏倚分别为-1.09%、9.78%和-3.09%;携带污染率分别为1.37%、0.0%和2.15%;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均>0.99,AT活性检测在23-128%区间内线性验证通过,PC活性检测在30-150%区间内线性验证通过,PS活性检测在25-126%区间内线性验证通过。②可比性研究结果显示对于AT活性检测,两两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相关性和可比性可接受;对于PC活性检测,两两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相关性和可比性好;对于PS活性检测,第1批次可比性评价结果IL与Sysmex两系统间检测结果相关性可接受,Stago与上述两系统间检测结果相关性好,两两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可比性可接受,第2批次可比性评价IL与Sysmex两系统间检测结果相关性可接受,Stago与上述两系统间检测结果相关性差,两两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可比性差。使用LOT4模拟定标曲线将比对样本检测结果进行转化后,AT活性检测IL与Sysmex系统间差异略减小,Stago与另外两系统间差异增大;PC活性检测IL与另外两系统间差异略减小,Stago与Sysmex系统间差异增大;PS活性检测2次系统间可比性结果均呈增大趋势。结论: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国外相关技术指南的要求进行比较,国内实验室在抗凝蛋白活性检测的关键技术环节质量控制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应对实验室检测人员进行系统化技术操作、定标、参考区间验证、性能验证及质量控制培训,并开展室间质量评价。2.利用新鲜冰冻血浆制备AT,PC和PS候选参考物质,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在3种主流检测系统间具有互通性,并完成了8家实验室包含3种主流检测系统的联合定值。候选参考物质与商品质控物室内质控试应用CV及变化趋势具有可比性,表明其可以应用于日常室内质控。3.①对我室规范操作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验证结果符合厂家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性能验证方案可为其他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提供参考。②对于AT活性检测具体的不同试剂间诊断敏感性差异还需进一步选择有明确AT Ⅱ型Cambridge缺陷和Ⅱ型HBS缺陷患者的血浆加以比对;对于PC活性检测3种系统的精密度,可比性及相关性均较好;PS的评价结果存在批间差异,利用LOT4的模拟定标曲线校准检测结果的模式可能对于改善系统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无帮助。